#创作有你·4月写作大赛#
我们中国的汉字里有很多字形相似的字,很难区别。比如祇、祗、衹、袛是分别由示字旁、衣字旁和氏、氐通过排列组合形成的四个字,像四胞胎一样,要仔细辨认才分得清它们的“长相”。
祇、祗、衹、袛四个字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识别祇、祗、衹、袛这四个字,我做了个思维导图。
我们先分别弄懂这四个部件的意思更有利于区别它们。
一、先来看看“示字旁”的“示”字。字形是对篆文所作的解说,所解释的也是引申义。本义当为祭台,神主。作偏旁在字左时写作“礻”。
“示“字是古代时人们根据用来祭拜神灵的台子的形状造的字。
《说文·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神至切。”
“示”上面的“二”就是“丄”,《说文·丄部》“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字形也作“二”(数字=两横一样长),下一长横是参照线(地平线、水平线、桌面等),上一短画或一竖是指事符号,表示参照线以上通通是空间“上”,为增加区别,字形再加一画作“上”。
天在上,故训“高”,天子称“今上、皇上”。“示”上面的“二”就是至高无上的天,下面三竖称“三垂”,“三垂”代表日、月、星。“天象”由日、月、星之变“所以示人也”,即以日月星所示的天象来警告人。《易经》的卦象和爻辞就与天象有关。
中国农业社会靠天吃饭,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对天都必须敬畏。所以凡是带“示”字旁的汉字,往往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祸、福、神、祖、祭、祀、祥……
二、“衣字旁”的“衣”字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象带大襟的上衣形,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衣”,作偏旁在字左时写作“衤”。凡从衣取义的字,皆与衣被、穿着等义有关。
《说文●衣部》:“衣,依也。上日衣,下日裳。象覆二人之形。”
三、“氏”是象形字。氏与氐同源。甲骨文象种子初萌长出一根一芽形。金文大同,又长出一条根。篆文承接金文并文字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氏。如果在氏下另加一短横,则成为“氐”,表示根下扎到这里。后来二字表义有了分工。详见“氐”。
氏有两个读音:
1.氏(shì):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
2、“氏”(zhī),“月氏”是汉代西域国名。
四、“氐”是指事字。氐与氏本是一个字。在甲骨文中里象种子萌芽长根形。由于氏引申为姓氏专用字,根柢之义金文便于其根处加一横指明根扎到这里,就成了“氐”字。
到篆文整齐化了。隶变后楷书写作“氐”。《说文●氐部》:“氐,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所解释的为引申义,本义是根柢(柢:1.草木的根。柢,即根。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3.植根。)。
四个部件研究明白了,我们再来识别祇、祗、衹、袛这四个字,就容易多了。
一、祇,这个字是多音字,有三个读音(按《字源》标注并解释的)。
1、祇(qí):本义是指地神。引申之泛指神灵。《说文》:“衹,地衹。提出万物者也。”《玉篇.示部》:“衹,地之神也。”
2、祇(zhǐ,旧读zhī(王力《古汉语字典》注,读此音时是副词,只、仅仅之意。):有适、恰之义。“只”的异体字。《广雅●释言》:“衹,适也。”
3、祇(chí),病义。毛传:“衹,病也。”
二、祗(zhī):会意字。金文形体像两缶相抵。小篆作祗,从示,像祭桌,表示祀祖祭神时应恭敬;从氐,氐有根本义,表示恭敬不是出于表面。本义恭敬;副词,只、仅的意思。
在副词这个意义上,祇、祗、衹、以及秖常通用。(秖,念zhǐ,1、谷始熟;2同“祇”,仅仅。)
三、衹,3个读音。
1、衹(qí):袈裟,僧尼的法衣。集韵支韵:“衹,装裟谓衹衼(zhī,1.祇(qí)~〕同“祇”;2.裘皮衣。)。”
2、衹(zhǐ):旧读zhī。通“祗”。副词。适,恰好,仅仅。“只”的繁体字。
3、衹(tǐ):“缇”的异体。橘红色的丝织品。说文纟部:“缇,帛丹黄也。衹,缇或从衣、氏声。”
四、袛(dī):直襟单短衣。即桷榆。说文:“袛,袛裯,短衣。”
杨雄《方言》,“汗襦,自关而西谓之袛裯”,《方言》里还解释到:汗襦,陈魏宋楚之间谓之襜襦,或谓之禅襦。汗襦是贴身而穿受其汗渍的衣物,所以晋代衫贴身穿实际也是文献早有记载的,因此又有汗衫一词。
由此可见,袛,袛裯,相当于现在的汗衫、打底衫之类的。扣上了氐的意思,也就是“最基础、最基本”的贴身穿的衣服。
综上所述,祇、祗、衹、袛这四个很像的四胞胎字我总结了六点可以记牢并把它们区别开:
1、这四个字中第1个字祇(地神,泛指神灵)、和第2个字祗(恭敬)是“礻”字旁,所以都和天地祖宗鬼神有关;第3个字衹(袈裟,僧尼的法衣)和第4个字袛(直襟单短衣。)是“衤”字旁,所以都和衣服有关;
2、第2个字祗和第4个字袛都只有一个音分别读zhī(恭敬)和dī(短衣、汗衫),比较好记(两个字都带氐);
3、当作副词是只、仅仅的意思时头三个字即祇、祗、衹可以通用,只是祇、衹读zhǐ,祗读zhī;
4、第1个字祇另外两个读音和解释可以用谐音+联想记忆法:神祇(qí)坚持(chí)修炼所以不会生病;
5、第3个字衹另两个读音和解释也可以用谐音+联想记忆法:合体(tǐ)的橘红色神奇(qí)丝织(品)袈裟。
6、第1个字祇和第3个字衹有两个读音即qí和zhǐ都是一样的(两个字都带氏)。
这四个字字音、字义多,确实不好记,参照我上面总结的六点再加上详细的思维导图,相信您一定可以记住并区别开它们的。
感谢各位朋友的浏览,我是书法海悠阁,会陆续写一些有关书法和其它传统文化的原创回答、文章以及拍这些方面的视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