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的眼睛特殊,能看到‘不干净’的东西”。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老人说过类似的话,虽然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样的说法只是迷信,但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将信将疑。
比如有的宝宝一看到某个特定的人就会突然大哭,每次看见他都要哭,家长不明就里,难免就会往迷信的方向去猜想。
事实上,虽然迷信的说法确实不足为信,但宝宝们的眼睛的确有着“特殊之处”,也恰恰因此使他们见到“某人”就会突然大哭。
宝宝眼睛“特殊”在哪?与成年人眼中的世界不同,宝宝在刚出生的0-个月时间里,眼前的世界是黑白色,且高度模糊的。
换句话说,此时的宝宝约等于一名“高度近视患者”,程度严重到基本只能看到给他喂奶的妈妈,视线距离只有20-25cm。
也正因为宝宝高度近视,所以他们偏向于看一些明暗对比强烈、轮廓鲜明的物体。
此前有研究人员曾让40名宝宝看4张人脸图片,观察他们的反应。
结果发现能让宝宝转过头去,表现出兴趣的人脸图片,有着五官位置匀称的特点,如果人脸有扭曲、轮廓不够清晰,那么宝宝往往无动于衷。
由于这样的视觉特性,宝宝们会更喜欢爸爸这种棱角分明、明暗对比强烈、轮廓立体的脸部特征,另外像是黑白分明的棋盘、条纹、靶心,宝宝们也会更容易感兴趣。
所以如果“某些人”五官轮廓不够立体,在宝宝的视角里“模糊一片”,那么可想而知,宝宝用哭闹来表达自身的恐惧情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衣服颜色也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当宝宝来到4个月时,他们眼里的世界会开始向着彩色过渡。
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杨健教授就曾提出:“4个月以后,宝宝会迎来视觉的色彩期,这个时期,宝宝的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东西非常敏感,视觉范围也会扩大到1-2米。”
不过虽然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彩色的东西都很敏感,但不同色彩效果有所不同,三原色中的红、黄、蓝纯度高,宝宝更容易辨认。
如果有人穿着红黄蓝颜色的鲜艳衣服去接近宝宝,往往更容易得到其青睐。
反之如果某人穿着的衣服颜色饱和度低,不够鲜艳,那么可能刚一靠近,宝宝就会流露出厌烦情绪,嚎啕大哭。
宝宝看见某个人就哭,还可能是“陌生人焦虑”随着宝宝的记忆能力、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当他们来到6-9个月左右时,能逐渐分辨出“熟悉”与“陌生”面孔之间的区别。
且因为对熟悉面孔感到安全和依恋,大脑又没有成熟到能处理“陌生”的感觉,此时的宝宝会对陌生面孔感到不安和恐惧,出现“陌生人焦虑”。
所以当处在“陌生人焦虑”阶段的宝宝,身处陌生的环境,又恰巧遇到陌生的人时,他们会感到焦虑而迅速寻求妈妈的安慰,又哭又闹其实是一种本能反应。
“陌生人焦虑”作为婴儿成长中的必经阶段,每名宝宝都会经历这样的一段时期,只不过轻重程度多有不同,有的宝宝可能很快适应过来,有的宝宝则可能要到2-岁左右才能慢慢适应。
宝宝看到“某人”就哭该咋办?1.给宝宝适应的过程
当宝宝看到“某些人”大哭时,家长切忌强行让宝宝亲近,而应该给宝宝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宝宝逐渐适应后,这样的反应才能有所改观。
2.保持更友善的态度
在接触陌生人时,家长的态度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家长能够保持友善,那么宝宝的情况也会好很多,更不容易大声哭泣。
.适当多接触人群
有研究发现,那些从出生就和陌生人有大量接触经验的宝宝,倾向于表现出更少的陌生人焦虑,遇到陌生人更不容易哭闹。
所以家长可以带宝宝适当多接触人群,在习惯了陌生人存在后,宝宝的表现会好很多。
老苗结语:
宝宝遇到“某些人”又哭又闹,可能是因为视力发育不完全、产生恐惧情绪,也可能是正处在“陌生人焦虑”阶段。
家长要想缓解孩子的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对一些“迷信”的说法应该敬而远之。
今日话题:你家宝宝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