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亚健康肩膀经常疼痛难忍你以为只是过

时间:2022/4/24 17:18:45 来源:亚健康_亚健康常识 作者:佚名

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组织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女性为多见。多发生于50岁左右,故有人称它为“五十肩”。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肩部受风寒所致,便称它为“漏肩风”。又因为患病后常见肩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又叫它“冻结肩”、“肩凝证”,形容得十分贴切。

发病特点

发病特点为慢性发病,病程较长。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部怕压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呈冻结状,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更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肌肉也可萎缩,患者极为痛苦。

肩周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中医临床角度分析

0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0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0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0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肩周炎的预防1

防止持续性过久的风吹。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出汗过多。如果汗后,在风扇下或阴凉通风处,在肩部外露情况下,吹风过久,很容易导致肩周炎的发生。所以,在温暖或炎热的季节,要防止持续性过久的风吹。

2

防寒。加强冬季保暖,晚上睡觉时防止肩关节外露。

3

常居寒湿之地或从事煤矿井下工作,要采取劳动保护措施,防寒防湿,避免过度劳伤肩关节

4

雨淋后,应立即洗热水澡,以达周身微微汗出为宜。

5

在日常生活中,应小心谨慎,避免外伤。如受外伤,应立即治疗。

6

防止或延缓退行性变的发生。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肩周炎的发病均与静、老、伤、寒有关。静,指少动。老,指退变。是该病的主要内因。所以,要防止该病的发生,就必须从年轻时代起坚持体育锻炼,防止或延缓退行性变的发生。

肩周炎的治疗1

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患肢向外伸展并屈肘、肩部向内和向外旋转。

2

“锥摆”运动:患者弯腰,上身与下身成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地面为平面,作画圈运动,范围由小到大,顺时针、逆时针相互交替。

3

“爬墙”运动:患者站立,患侧靠墙,手指逐渐向上爬行直至疼痛而不能向上。或背靠墙壁站立,患肢屈肘90度,患侧手臂逐渐向后方墙壁靠拢,直至前臂背侧接近或贴住墙壁。

温馨提示

①在发作期应减轻持重,避免提抬重物,减少肩部活动。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注意肩部保暖。

②可用中药热敷袋覆盖肩周疼痛区域热敷,温度舒适为宜,每晚20~30分钟,以促进局部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③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嗜好会加重组织损伤,应该戒除。

④注意纠正一些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如伏案固定姿势超过1小时,需休息。

(采编:景瑞)

声明:发布图文,来源于网络,与商业利益无关。如无意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pstreet.com/jsjy/1280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