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欣怡与李建平主任
痛风是我们现代生活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在古代被称为“帝王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相应改变,饮食结构也在逐步调整,21世纪中国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1
痛风的概念与危害: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患者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尿酸水平过高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的尿盐酸沉积所形成的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形成的重要生化基础。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与皮下组织对人体有着严重的危害,会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患者时常还会出现糖尿病、冠心病等并发症。
2
临床表现与特点:
“痛”形容此病发作起来非常疼痛,甚至有种想撞墙的感觉;“风”则形容它来去如风,来时跟一阵风似的,往往于夜间或凌晨急性发作,发作部位红、肿、热、痛;只要不再接触虾蟹等高嘌呤、高蛋白质食物,它又跟一阵风似的又跑了,痛风可以自行缓解。
痛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血尿酸明显增高。痛风一般多发于脚拇指与足部关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好发于春秋时节,发病突然。痛风关节炎最大的特征就是突然,突发大关节或某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
3
起病因素:
痛风的起病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多见就是患者由于饮食习惯不良而引发的痛风。例如,暴饮暴食、饮酒过度,尤其是过度引用啤酒、白酒等酒类。多食用海鲜食物等嘌呤含量极高的食物。这些饮食习惯都会导致痛风的发作。另外,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痛风。例如精神紧张,长期劳累熬夜等。部分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导致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增加,例如,有的降压药物会引发血尿酸水平的提升。
4
诊断:
患者的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是否含有尿酸结晶为诊断该疾病的关键指标。我国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μmoUL,女性≥μmol/L。患者可以进行关节腔穿刺、肾穿刺、痛风石活检、X线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帮助患者确诊。
5
治疗:
痛风急性期治疗:口服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秋水仙碱,成人每次1mg,每日3次,连续服用7-14天,控制痛风发作
止痛药(塞来昔布mg:每日一至二次餐后,每次一粒)以快速消炎,解除痛苦
痛风缓解期:降尿酸药物治疗
控制目标:高尿酸血症<μmoUL,痛风<μmoUL。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50mg每日一次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副作用较大),非布司他(新型降尿酸药,副作用小)
6
如何预防痛风、高尿酸血症?
由于痛风是一种难以治愈的长期间歇性发作的疾病,因此患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医疗保健与自我护理工作。首先要调理合适的饮食,以低嘌呤、低蛋白、低脂肪等类型食物为主。多吃绿色蔬菜,饮用果汁进行保健,让果汁中丰富的维生素群来改善痛风的症状,保持合理的饮食与适量的运动。
关于痛风的预防,要注意下面的四个要诀:
⑴忌服高嘌呤食物:
①动物类内脏如肝、肠,和颜色深的肉类、西式浓肉汤等;
海鲜:海鱼、海虾、螃蟹等。
②少吃火锅:调查表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数十倍。
③不可多食植物幼芽,如菜花,豆苗,笋类,豆类。
⑵少喝酒多喝水:饮酒容易引发痛风,因为酒精在肝组织代谢时,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浓度加强,使到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尿酸,加速进入软组织形成结晶而造成炎症。因好发于达官贵人的身上,痛风古称王者之疾,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
⑶别贪凉莫劳累:受寒、过度劳累都有可能使人体的神经调节紊乱、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
⑷不发作也需治疗: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急于求医,但病情稍有好转,往往疏于治疗,以为只要不痛就不用再吃药了。
专家介绍
李建平,医院内七科主任,医学博士。海南省重点中医专科负责人。
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副秘书长,海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三亚市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主委等。
先后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主编著作一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健康三亚》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16:00-17:00
参与方式:
1.问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