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两部剧又黑又红吐槽才是正确观

时间:2025/3/7 10:17:51 来源:衣服 作者:佚名

年最好(zhi)笑(zhang)的古装剧是哪些?《重耳传奇》和《封神演义》,你值得拥有……被服化道毁掉的《重耳传奇》《重耳传奇》的评分2.7,这个分数在豆瓣已经“吊打”绝大部分烂剧了——比它还烂的屈指可数。其实它的阵容豪华到还未播出时就想给高分:直到我们看到官方宣传的男主张一山,其实在剧中是这个样子:并且他还根本不是男主角。观众:“你要是被绑架了就眨眨眼”,张一山:头套扯太紧,眨不了。曾经扮演过贾琏的王龙华,在《重耳传奇》中扮演男一重耳,真是合了第一次出道时的角色名,这部剧里的王龙华就如同顶着一副“假脸”。五官任何一部分拆开来看都很俊秀,合在一起便难分难舍拥挤不堪。咱们一味的批评男主的颜值太不厚道,事实上这部剧里的所有人都被服化道坑惨了。猥琐得跟小野猴似的张一山站在C位,让人忽略都很难。照说蒲巴甲的颜值很能打,但是这一身大花骚紫怎么看都像是刚从青楼里出来的败家少爷。集齐六个歪瓜裂枣就可以召唤神龙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耳,年轻时便开始颠沛流离于各个诸侯国,一生多传奇。这个历史人物能够挖掘出无数精彩绝伦的故事,在《重耳传奇》却触及不到一二。但最大的锅还是要砸在服化道上面。不仅主角配角们的衣服争奇斗艳,连围观群众都穿得五颜六色。有些剧组表面上看起来是拍戏的,背地里其实是开染坊的。看看这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将士们,满屏塑料感。剧组在挑选服饰之前,对历史一无所知。春秋时代主要流行皮甲,青铜甲与铁甲的普及是在战国时期,无论是哪一种甲胄,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都不会有繁复的镂空花纹,这些胡乱穿越的服饰,实在让人出戏。剧中姬重耳看似是中年时期便登上了皇位,事实上,姬重耳中年时期还在外逃亡,直到61岁才回晋,杀晋怀公而执政。武则天翻拍剧在登位时好歹做了年龄上的处理,这部剧则完全不考虑。大部分人因为服化道已早早弃剧,有些人还在坚持着追。或许唯一能支撑着他们信念的,便是演员们的表现了——虽说重耳造型捉急,但演技还是不错的。希望00后不会认为这真的是重耳的一生。魔改原著的《封神演义》和《重耳传奇》一样,《封神演义》里的服化道也很想当然(好在还没有太离谱),电视剧参照了商周这个时代背景,既然以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做背景,就不该为了视觉美观而随意加上现代人(影楼风)的审美。相比较而言,版《封神榜》因为条件限制,演员服饰非常简单,反而还暗合了那个朝代的特色。但《封神演义》最大的诟病绝不是服化道,而是中了这个魔咒——“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封神演义》是原著小说的原名,若戏说、胡说,就不能挂着羊头卖狗肉,应起名为《戏说封神》、《封神外传》之类。这是对原著起码的尊重。他们胡说到了什么程度呢?二郎神杨戬,在剧中成了二傻子杨戬,因为他二郎神名字的由来起源于“太二”。妲己无论在哪一版的翻拍剧里,都是祸国殃民的妖妃,而在这部剧中,她倒是成了背负血海深仇,为一城百姓披荆斩棘的复仇女神。无论给主演王丽坤的眼皮上画多浓烈的眼影都和妲己不搭边,淡妆时仿佛在看“昭君出塞”,浓妆时,大概是昭君复仇。原著里的千年狐妖变成公狐狸的设定,我们可以接受,与妲己互诉衷肠,恩怨纠葛?男狐狸附身妲己迷惑纣王?这到底是什么鬼操作啊……邓伦扮演狐妖奉献了从艺以来最差妆容,在线击破旭凤给观众带来的完美印象。颠覆认知的改编令人无法猜到剧情走向,因此这部剧依然收获了极高话题度,但剧集推到大半时,观众的笑容逐渐僵硬,依然还是那烂俗的套路:宫斗、三角恋。该有的神话内核只是走走过场。罗晋从第1集哭到了50集,永远苦大仇深的脸,作为一个神话里骁勇善战的角色,这位二郎神只负责望着妹妹哭唧唧。二郎神、狐妖、纣王都爱上了妲己,合着是披着神话的外衣,拍了一部古装偶像剧。唯一一个挑不出太多毛病的就是于和伟扮演的姜子牙,很多人也是冲着他才勉强追了下去。除此之外,封神演义原著中的神仙体系在本剧里得不到足够铺展,难道各路仙班都不配在《封神演义》里拥有姓名?这两部神剧几乎集齐了国产古装剧的所有弊端为什么我专门挑出这两部剧来写,因为它们几乎承包了国产古装剧所有的弊病。《重耳传奇》72集,评分2.8;《封神演义》65集,评分3.4。看口碑就知道非常之扑街了,但点播率又出奇的高。弊端一、用历史人物构建一个全新的故事《重耳传奇》的服饰传承了于正早期的审美观,花红柳绿,怎么艳俗怎么来。这部剧于年拍摄,其中道道就可以理解了。这是代表着一个时期的部分导演审美(不代表观众)。因有于正剧的爆火在前,很多港台导演便想遵循这个套路继续打造“收视神话”,谁知道一压再压,待到年播出,成熟的观众早已经厌倦了五毛特效和阿宝色、抠图、滤镜,尤其是这些艳俗服饰,与如今各大古装剧开始趋于冷色调和历史厚重感比较,更显得格格不入。比如《琅琊榜》和《知否》的服化道就令人感官较舒适。《封神演义》的服化道和《重耳传奇》没太大区别。巧合的是,这部剧是年杀青,比《重耳传奇》还要早一年。更巧合的是,两部剧的主要导演都来自港台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横店影视城几乎被港台导演带领的剧组占据,各种基于市场需求的粗制滥造的古装剧横空出世,有些幸运上星了,更多的连网播资格都没有。《重耳传奇》的导演赖水清,可算是个资深翻拍剧导演,在他手下有钟汉良版《天涯明月刀》、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钟汉良版《天龙八部》,版《鹿鼎记》……直到年《花谢花飞花满天》这部磨皮抠图五毛特效剧的出现,赖导的转折点就开始了。如果说前面那些翻拍剧的小成功是因为摸准了观众的脉络,那么在观众与时俱进的时候,赖导还停留在年之前的套路,又是压后几年才播出,这部《重耳传奇》遭遇降维打击,便是注定的结局。以历史为依据,适当进行改编和艺术加工,是影视剧的特权。如《琅琊榜》就是参考南梁历史,构思出一部精彩绝伦的权谋剧。人物则全部采用虚构。《重耳传奇》不仅参照了历史背景,而且几乎所有角色都采用了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来演绎一部大男主宫斗剧!不尊重历史原型的服化道,和不尊重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都同样令人出戏。《重耳传奇》两样都占全。弊端二、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封神演义》着重体现在剧情逻辑崩坏,所以口碑扑街跟编剧的关系更大。编剧朱苏进此前作品有《康熙王朝》——与原著作者二月河合作编剧,但水准比之前的《雍正王朝》差了一丢丢。好在有原著作者加持,并未偏离太远。他还有《我的兄弟叫顺溜》、《让子弹飞》、《三国》、《铁血红安》等等,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很明显朱苏进改编自己的作品(如《我的兄弟叫顺溜》)打造出来的电视剧相当有看头,而独自改编别人的作品尤其是这种神话剧,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封神演义》原著所包含的人神世界的体量,可以演化出很多个版本。所以后来有过无数版翻拍,虽然品质参差不齐,却也基本遵循了神话体系的大格局。总之原著想表达的,一定不会是妲己、杨戬、狐妖、纣王的情与爱。编剧退而求其次,将格局缩小,以爱情亲情折射这个神话世界,尔等确实没法猜到结局。因为这夹杂了宫斗、狗血爱情的偶像剧,不仅颠覆了原著中的既定人设,还生生将最值得展现的神仙体系沦为了背景板。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主题就已经如此不明晰,那些频频出现的穿越台词、智障逻辑,几乎可以当成段子来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pstreet.com/yjkyf/1528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