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你以为后妃是妲己那样的葛覃才是

时间:2025/3/6 12:27:02 来源:衣服 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m/
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诗经》开篇《关雎》写后妃之德,今天我们要看的《葛覃》写后妃之本,孔子从三千多首诗中,选篇进行编录,又将这两首诗放在开篇,可见女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女子大多聪慧感性,所以应以风化的方式来教育,也就是要像风像雨那样来滋润心灵。春分拂面,心情愉悦;寒风凛冽,内心自然沉重。《诗经》开篇前几首都是雅正之风,多次读诵,会让人心情舒畅,豁然开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施(yì):蔓延。维(weí):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萋萋(qī):茂盛的样子。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这是一个清凉的早晨,田间劳作的姑娘将青翠看在眼中,将黄鹂的鸣叫声听在耳中,如此意境下,心情宁静。这便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心静的姑娘能够读懂世间万物,她也是最美的风景。“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莫莫:可以采集使用。刈(yì):用刀割。濩(huò):煮。絺(chī):细葛纤维织成的布。绤(xì):粗葛纤维织成的布。服:穿着。无斁(yì):心里不厌弃。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这明明是一首写劳作的诗,为何说是后妃之本?在远古,后妃是引导普通女子劳作的楷模,皇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人们养蝉织丝。她带领妇女用葛藤树皮织布为衣,将动物皮毛缝制成帽子,所以才有后世的衣冠之治,也正是她确定了农桑文明是我国发展的基础。远古的帝王负责天文历法、文治武功,帝王之妻负责饮食起居,让文明得以落地,让生活走向富足。朱熹曾说:“已贵而能勤,已富而能俭,已长而敬不弛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难也。”富贵之难在于勤劳和节俭两个方面,这也是很多人不能做到的,《葛覃》中的后妃可以做到,可见她真是天下女子的楷模。“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害(hé):曷,何,什么。告诉管家心里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诗歌最后才切入主题,原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新婚女子归宁去看父母的故事。对于古代女子而言,回娘家是一件大事,嫁人后很少有机会可以回家看父母。作者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回娘家,心情自然兴奋,而且充满了期待。这段诗也写出了家庭的教养,“言告师氏”女子要回娘家先要告诉自己的老师。这位老师是从娘家跟随嫁到夫家,教导女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人。在婚姻中,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很重要的人生的智慧、夫妻相处之道。《诗经》中总是在写“巧笑”、“美目”,这都是幸福生活的密码。如果你每天说好的语言、打扮精致、又持家有方,就是女神。女孩子一生以结婚为界线,婚前尽是无邪、夭夭之快乐,婚后是绵绵的痛苦,据说世上最疼的便是生子之痛,也许女子对于痛苦经历的透彻,所以她觉悟后才会特别精进。正因为受过了世间极端的疼痛,所以她们能隐忍、宽厚、慈悲,让世界充满阳光。《葛覃》这首诗使用倒叙的手法。方玉润《诗经原始》写“因归宁而浣衣,因浣衣而絺綌,因念絺綌而想葛之初生,至于刈濩。”这个妇女因为要回娘家,所以要洗涤衣服,然后就想到了织布制衣的劳作过程,又联想到原野里的“葛”。然而采用倒叙法,先写原野里的“葛”,再写辛勤劳作的场景,最后带出回娘家的喜悦。也有人说,这首诗在写少女到出嫁再到归宁这一完整的过程。春天里的葛在山谷中郁郁生长,这就代表少女在深闺中长成,亭亭玉立;第二段盛夏时的葛成熟,被采摘制作成衣物,也就意喻着女子出嫁为人妇;最后讲到出嫁的女子的要回家,看望父母。好了,今天这首诗歌的解读就此结束,希望小伙伴们在生活中豁达、柔和,用柔软的心对抗世界的棱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cpstreet.com/yjkzz/1527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