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214882.html
陕建一条71年的“长征路”,折射的是一部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陕建71年正青春,密码在于改革,在于创新,在于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在于时刻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给每一个人提供了伟大的平台、伟大的空间,也为每一个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伟大的力量、伟大的实践。陕建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图为陕建承建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资料图片
■干活拼、抢市场拼,个体拼、群体拼,自上而下拼、自下而上拼。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式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已深深融入陕建的文化基因之中。这基因传承于那段痛苦的历史记忆。对于年轻一代的陕建人来说,也许并不清楚那段历史意味着什么,但却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鼓舞着,齐步向前■“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方先赢、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共赢”是陕建的价值观。共赢是建立在让对方利益得到保障基础上的共赢,是建立在长远合作基础上的共赢。市场竞争中的零和博弈,不是共赢,而是多输■陕建就像人一样,总体上看起来精气神不错,但体制机制也有许多“亚健康”。实现企业整体上市,着眼于规范运营,体现的是高质量发展。通过上市来一次彻底体检,祛除那些阻碍企业发展的“亚健康”因素,让陕建成为一家管理规范、受人尊敬的现代化企业■进入新阶段,立足双循环,陕建全身都“动”起来,像八爪鱼一样,统筹谋划,伸展肢体,牢牢吸附于省内、省外、国外三大市场■陕建高度重视2万多名高端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更加注重近50万农民工队伍建设。在他们看来,农民工也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传统建筑业的升级与传统建筑工人的转型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资料图片在陕西规上企业的“大个子”中,陕西建工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陕建)有其鲜明特点:非能源企业、71年发展史、整体主板上市、正由中国强向世界强发起冲击。一个“盖房子”的老把式,是如何把房子盖到陕西、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个“垒砖头”的“专业户”,是如何从单一房建拓展到公路桥梁、城市轨道、石油化工、核电光伏、水利环保等多个领域,成长为中国建筑行业领军者?一个聚集数十万农民工的“包工头”,是如何建立自己稳定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军?7月中下旬,记者走进陕建,探寻其发展密码。改革:从闯到创,紧盯市场谋发展西安火车站改造工程项目刚刚竣工,一群80后、90后项目经理最想做的事,是相约找一个无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告别这带着高强度心理压力工作的17个月。在陕建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就一个字——“拼”。干活拼、抢市场拼,个体拼、群体拼,自上而下拼、自下而上拼。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式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已深深融入陕建的文化基因之中。这基因传承于那段痛苦的历史记忆。对于年轻一代的陕建人来说,也许并不清楚那段历史意味着什么,但却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鼓舞着,齐步向前。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的陕建也曾一度跌入谷底:改革的春风,使得陕建从长期的政企不分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主体,但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旧时代”。一方面,企业依旧沿袭“计划内建设项目施工主力”传统计划模式思维,坐等项目上门;另一方面,民营建筑公司迅速兴起,因其体制机制灵活,陕建在省内“一统天下”的地位开始动摇。很快,陕建从“皇帝女儿不愁嫁”变成了“门前冷落鞍马稀”。“当时企业找不来活,发不下工资,职工大量下岗。”时任陕建七建集团青海公司财务科长,现任陕建七建集团董事长的赵伟说,到年,陕建下属企业亏损面超过30%,拖欠职工工资6.5亿元,42%的职工下岗。年企业负债逾16亿元。此时的陕建处于“休克”状态,一度难以为继。作为计划体制的“宠儿”,国有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弄潮儿”?这是陕建,也是所有国有企业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市场的棒喝击醒了陕建。“扛不住的人走了,留下来的总要活下去。”赵伟说,怎么办?只有向前闯,先爬起来站起来,再走起来跑起来。只有思维变道,发展才能驶上“快车道”。陕建义无反顾地迈出从“计划”到“市场”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踏着国家改革的时代鼓点。多揽活、干好活。现在陕建50岁以上的中层干部都有过上门求人找活干的经历;坚守着“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方先赢、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共赢”的合作理念;树品牌,“粗粮细做”是陕建对每一个工程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对工程质量“吹毛求疵”要求的最佳写照。比如,卫生间贴砖一般只要贴实贴牢足矣,可陕建的标准是地砖、墙砖、吊顶三缝对齐在一条线上;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干部聘任制、混改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内生动力;把党支部建立在项目上,拼尽全力,把活干好,用现场换市场,陕建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不仅在省内打出了名气,也站稳了省外市场,更闯进了国外市场。截至目前,陕建在建项目共计2个,其中省内个,几乎涵盖省内所有重点项目工程;在省外,项目遍布31个省(市、区)。与此同时,陕建海外布局已构建了东南亚及南太平洋、中亚及南亚、中东、西非、中非、南非六大经营区域,遍及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万平方米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天竣工、9天9夜建成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17个月完成西安火车站改造,这一个个创造奇迹的陕建速度背后是陕建质量的有力支撑。截至目前,陕建先后捧回被称为中国建筑业界的“奥斯卡”——鲁班奖小金人72座,获奖规模比例全国第一。陕建自行编制的《创建鲁班奖细部做法》,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向全行业推广学习。该书多次出版,已成为行业创建鲁班奖工程的标配。进入新阶段,立足双循环,陕建全身都“动”起来,像八爪鱼一样,统筹谋划,伸展肢体,牢牢吸附于省内、省外、国外三大市场。——巩固省内市场“主战场”地位,打造省内属地合作升级版。从“向外扩”到“向下沉”,从战略合作到股权合作,从建设属地到投资属地、服务属地,陕建在省内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陕建在省内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2%。——从全面撒网到紧跟国家战略,从倚重西部到深耕东部,从单一项目合作到深融当地的属地化合作,陕建纵深推进省外市场属地化和区域化,握指成拳。上半年,陕建省外市场完成合同签约额亿元,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山东半岛、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市场份额超过70%。——借助“一带一路”新机遇,海外市场走深走实。从“借船出海”到“联合出海”,从多点开花到区域推进,从传统非洲市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陕建海外项目实现从低端向中高端的嬗变,成为“海外陕西”的领跑者。上半年,陕建国外合同签约额同比增长.82%。“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是在陕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在一代代陕建人传承中,这团火从未熄灭。创新:由线到网,
围绕主业打造立体产业生态圈
改革犹如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推动着陕建加速发展。陕建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年突破千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总体规划的“建成千亿企业”目标,成为陕西第四个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国有企业。有钱了,有人建议可以投资做一些赚钱快的产业。董事长张义光始终很坚定:“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抓住实体经济不放松。只有聚焦主业——建筑领域深挖细耕,多元化布局,做深产业链,企业才能根深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陕建深入分析市场供给侧的新变化,树立“大基建”理念,全方位拓宽市场领域。年以来,陕建先后进入核电、光伏、风电、地下管廊、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年10月,陕建收购控股内蒙古最大的花岗岩矿,进入石材生产领域。年11月,陕建自购“开元号”盾构机,进入地铁隧道领域。年1月,陕建整合成立装饰、钢结构两大集团,进军专业市场高端领域。年,陕建成立能化工程集团,重组陕建化建工程公司和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全面发力石油化工领域。截至年,陕建非房建市场份额占企业营收近四成,调结构红利凸显。为支撑企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融资能力,陕建引进6家金融机构完成81亿元债转股,银行授信规模超过亿元。与此同时,陕建组建了产业投资、融资租赁、投资担保、基金管理等投融资平台,现累计投资突破亿元,带动施工总承包项目0亿元……没有落后的产业链,只有落后的思维。横向拓宽专业领域,陕建实现从传统房建向公路桥梁、地铁、钢结构、水利、高速公路、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延伸,截至目前,陕建已形成“9(建筑)+4(市政)+1(公路)+1(石化)”特级资质体系,数量居全国省级建工第一。纵向延伸产业链条,陕建积极打造物流、劳务、地产开发、物业、供应链金融五大新板块,实现勘察、设计、施工、采购、运营全覆盖。年,陕建实现整体上市,成为陕西首家营收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位列中国企业强第位,ENR全球工程承包商强第17位。年,陕建首次登上中国上市公司强排行榜,位列第86位。越是遇到高光时刻,陕建越是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陕建就像人一样,总体上看起来精气神不错,但体制机制也有许多‘亚健康’。实现企业整体上市,着眼于规范运营,体现的是高质量发展。”张义光坦言,“我们就是要通过上市来一次彻底体检,祛除那些阻碍企业发展的‘亚健康’因素,让陕建成为一家管理规范、受人尊敬的现代化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陕建围绕自己的家底——建筑产业链做文章,不断创新,挖掘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让产业链上的价值实现最大化。“跨界电商”就是得此之妙。今年“6·18”电商节当日,陕建物流集团的华山云商电商平台实现交易额24.26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已有8万家中小企业在此采购,5年累计线上交易额2亿元。这引起了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