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589988.html
随着近年对各种疾病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人类的亚健康状态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亚健康状念是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目前,仍未有公认的业健康状念诊断标准,也缺乏有明确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本义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一、亚健康状态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Berkman)提出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一种中间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王育学和孙涛首次提出亚健康的概念,定义为: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医疗医院)经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未发现有疾病,而患者向己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
年,在首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亚健康状态的名称和广义概念被正式确定。自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提出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业健康状态做出了定义。
董玉整认为,个体的亚健康状态表现为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刘保延等提出亚健康状态指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Wamg和Yan在国际上提出亚健康状态的英文名称为Suboptimalhealthstatus(SHS),并将其定义为:以持续3个月以上的感觉不适、虚弱、低体力等为特征的,一种可逆的无病理诊断的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其理论基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所出现的持续不适、虚弱和能力减退等症状足由环境及心理等方面的刺激使机体长期发牛应濑反应所引起。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相结合且我国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领域,目前较为公认《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定义为:一定时间内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业临床诊断标准的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问的一种状念,具体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交往方丽的症状。
虽然国外没有对亚健康状态的定义,但对一些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有研究,将其描述为人体出现的缺乏病理改变的躯体化综合征,以疼痛和躯体功能障碍为常见表现,并常伴随沮丧和焦虑等精神障碍。根据出现的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可以具体分为许多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肌纤维痛,非心源性胸痛,海湾战争综合征,躯体形式障碍等。虽然涵盖了这一些状态的特征下,但由于并没有揭示出现该症状的原因,目前此定义仍在争议中。
因疲劳是亚健康状态的常见表现之一,有人将亚健康状态与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之一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划等号,也曾有学者将慢性疲劳综合征作为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年3月将慢性疲劳综合征正式确定为一种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并制定了诊断标准,其慢性疲劳症状持续时间为6个月以上,且该病的症状群除疲劳表现外,还包括睡眠紊乱、异常情绪表现等。
亚健康状态虽多表现为慢性疲劳,但并不特指符合特殊标准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所以两者应有各自不同的诊断标准。我国学者提出的亚健康状态比国外的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范围广泛,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此外,因多数的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已被列人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一Ⅳ)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的疾病范围,所以不应将其判定为业健康状态范围内。
二、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
陈青山等提出,在1年内持续1个月以上出现所列18种症状中1项以上者为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并应用Delphi法进行了评价。18项症状归分为6类综合症状,其中躯体症状5项:疲劳,头痛或头晕,耳鸣,肩或腿麻木僵硬,咽部有异物感;心理症状6项:心烦意乱,孤独感,注意力小集中,焦虑,多梦,休息不好,记忆力差;活力3项:活力减退,对周隔事物不感兴趣,情绪差;社会适应能力2项:工作觉得吃力,同事关系紧张;免疫力1项:容易感冒或患其他病;到医院看病1项:感觉患病但未确诊。
刘保延等提出的诊断标准: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诊断标准为以下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以下表现的疾病者,可分别被判断为处于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3条包括:以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以抑郁寡欢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
Yan等将其制定的包含5个维度的亚健康状态问卷(SHSQ一25)作为亚健康状态的诊断际准,包括:疲劳症状,心血管症状,消化道症状,免疫力症状,精神症状。该问卷经信度、效度评价并被国际认可,在近几年的几项流行病学调查中,已被作为公认的诊断标准。
三、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人口中处于健康状态的占15%,处于疾病状态的占15%,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70%。就性别而言,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要高于男性。王育学的5万例人群调查表明,人群中20~40岁的青壮年占大多数。另有研究表明35~50岁人群的比例最高。
在我同不同地域、社会层次和不同职业的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对全国16个省、直辖市辖区内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平均亚健康现患率为64%,其中北京75.31%,上海73.4%,广东73.4l%,经济发达地区的现患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潘延芳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6个地区亚健康状态的现患率为60%~70%,吉林为63.7%,兰州为70.0%,重庆为67.4%,苏州为62.2%,武汉为63.8%,北京为60.8%。孙晓敏等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广东地区的亚健康状态人群占65.1%。
杨育同等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山西省7所高等院校名教师进行调查,亚健康状态的现患率为72.6%,陈亚华等对南京地区4所高校教工调查,现患率为69.97%。吴思医院医生和护士进行抽样体检和问卷结合评估,得出医生业健康现患率66.9%,护士59.8%。广东省的几项调杏表明,企业职工亚健康的现患率为43.6%~44.3%。
因各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不同,判定亚健康状态的标准也存存差别,所以关于我国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准确现患率还有待制定统一标准的调查。
四、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由于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至今尚未得出统一的致病因素。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生活及行为习惯等。
由于长期处于快节奏工作状态,精神压力大,身心负担重,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从而引起亚健康状态。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使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大大降低,人体各器官功能正常的生理功能也将受到影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睡眠不足、饮食结构不平衡、大量吸烟、酗酒以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也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常见因素。
另有学者认为在受到环境、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的刺激后,机体所发牛的应激反应是亚健康状念的成因之一。应激反应可使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素轴激活,也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系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五、亚健康状态的测评
随着相关研究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