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诊断标准。
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做多学科全面综合的评价,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日常生活的要求进行安排,能有效地改善健康机能的状态减退,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人们的寿命都十分有利。以“治未病”为主导思想的中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为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提出了有效地理论和丰富的方法。
”治未病“见于《黄帝内经》。其指出:“圣人不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明“治未病”即时预防疾病,并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治未病一词与西医学的“预防”有相似的含义,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指疾病未发生之前,积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达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延年益寿的目的;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争取早期诊断与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分8种亚健康状态
一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导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症候。
主要表现为:胸胁满闷,善太息(叹气),情绪不稳定或急躁易怒,咽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苔薄白,脉弦
中药调理: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香附、川芎、枳壳、甘草)
艾灸:肝俞、章门、期门、太冲等
二肝郁脾虚
肝郁脾虚证是由于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所表现的症候。
主要表现为:胸胁满闷、善太息(叹气)周身串通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周身怠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
中药调理:逍遥丸(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煨姜、甘草)
艾灸:肝俞、脾俞、中脘、太冲、公孙、章门等
三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虚证与脾气虚证同时出现的症候
主要表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头昏,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
中药调理:归脾汤(黄芪、人参、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甘草)
艾灸穴位:膈腧、小肠兪、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
四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症候。
主要表现: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中药调理:六味地黄丸
艾灸疗法:肾兪、合谷、照海、涌泉、内关等
五肺脾气虚证
肺脾气虚证是指由于肺脾两脏气虚,功能减退所表现的症候,。
主要表现: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
中药调理: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艾灸疗法:肺腧、关元、足三里
六脾虚湿阻证
脾虚湿阻证是指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湿浊内阻所表现的症候,
主要表现: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晄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缓
中药调理: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桔梗、砂仁、甘草)
艾灸疗法:脾兪、中脘、天枢、神阙、丰隆、阴陵泉等
七肝郁化火证
肝郁化火证是指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而肝经火盛,气火上逆的症候。
主要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胸胁胀满,口苦口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药调理:丹栀逍遥丸(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煨姜、甘草)
艾灸疗法:肝兪、期门、太冲、行间、少府、内关,阳陵泉等
八痰热内扰证
痰热内扰证是指痰火内盛,扰乱心神,以神志症状为主的症候。
主要表现:心烦心悸、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药调理:黄连温胆汤(黄连、竹茹、半夏、茯苓、枳实、陈皮、甘草)
艾灸疗法:心腧、胆兪、神门、内关、支沟、神道等
*以上疗法仅供参考,如需调理可咨询中医师*
怎样治愈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