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概念是医学界近些年提出的一种概念,是一种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1]。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既非健康,亦未患病的中间状态,即第三状态[2]。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于年11月年将这种状态定义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在我国,将这种状态定义为亚健康。亚健康并非一种疾病,但是具有发展为疾病的可能,而且亚健康一旦进展为疾病,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并且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十分复杂。
临床上通过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通过评价肝肾功能,了解机体的糖脂代谢,检测健康状态来预测疾病风险。
本研究结果依据于年7月至年9月医院进行体检者例数据得出。
对其中的例判断为亚健康体检者及例判断为健康的体检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为健康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提供参考。
亚健康诊断标准
(1)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或以上。
这种疲劳不是由于人体正常消耗体力所造成,充分休息后症状不能得到缓解,并且表现为工作、学习、社交等活动水平较健康时明显下降。
(2)在出现疲劳症状之后,6个月或以上持续或反复出现下列症状大于或等于4条。
1.劳累后持续不适;
2.充足的睡眠后不能解乏;
3.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难以集中;
4.新出现的头痛、咽喉炎,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提前告知实验内容,并要求在体检前3d进行饮食控制,减少摄入含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体检前12h不再摄入任何食物。
次日清晨采血共计12mL,分别装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枸橼酸钠,肝素的采血管中,每支采血管内含血液4mL。
其中使用EDTA-2K抗凝的血液标本于2h内完成血细胞分析;使用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液标本用于血沉测定;使用肝素抗凝血的血液标本用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完成全血表观黏度检测后,将样本于20℃,3000r/min条件下离心,将血浆分离后做血浆黏度检测。
检测指标
血细胞分析指标采用红细胞比容(Hct)及血沉(ESR)。
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建议[4],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选择200/s、1/s切变率检测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选择120/s切变率检测血浆黏度;
血液分析指标采用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
检测过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技术参数进行检测的仪器和试剂均在要求的控制范围内。
研究数据表格汇总
根据表格数据讨论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比例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社会工业化、自动化的程度不断增大,社会人群的体力劳动时间大幅度的减少,而脑力劳动时间不断增多。
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人体摄入的脂肪很难被消耗,堆积在体内,体内脂肪含量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随之增加,并可能进一步发展造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本研究结果显示,亚健康组与健康组比较,TC、TG\LDL-C均明显增高,这使血液粘度增高,减慢血液流速,增加血压的同时降低血液的氧气供给能力;并且,血脂增高可能导致全身多处动脉硬化,减小血管口径,进一步阻碍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与健康组比较,男女性别的亚健康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Hct水平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可能为亚健康组HCT明显增高,导致血液黏度大幅度上升,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并容易聚集,从而使机体微循环、组织、器官、以及细胞层面血氧供应受阻。
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升高是导致亚健康状态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对氧气都有着不同的需求。
如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肌肉组织可以将脂肪、糖等营养物质分解成水与二氧化碳。
而在缺氧的情况下,通过无氧呼吸作用,细胞将糖分酵解成乳酸。乳酸在肌肉内堆积会导致肌肉出现酸疼、胀痛和疲劳。因此亚健康状态下人体易疲劳,肌肉酸疼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肌肉组织慢性的、轻微缺氧所致。
同理,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机能下降,也可能是由于血液黏度增高,全身处于慢性轻微缺氧条件下所致。
这也能解释为何亚健康人群通过“氧疗”,即处在富氧环境下,身体状况能够迅速恢复[8]。
据研究显示,经常进行有氧运动的人群亚健康的比例远远小于一般人群[9]。
因为此类人血液中脂类含量、血液黏稠度较低,而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增加,这同样可以用来证明,亚健康状况是由于身体慢性轻微缺氧所致。
综上所述,亚健康状态很有可能是一系列原因导致的身体慢性轻微缺氧的情况,此时血脂升高,血液变黏稠,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因此,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情况,有利于从临床上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和预防。
蓝氧大自血疗法---有效改善血液轻微缺氧状态
Effectivelyimprovethebloodmildhypoxiastate
改善组织缺血缺氧
蓝氧能改善缺氧组织的供氧,通过加速三磷酸循环,增加基础代谢,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使血液向组织和细胞运送更多的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液循环,激活红细胞代谢,提高人体的组织代谢。
增加外周供氧量
蓝氧通过对2,3-二磷酸甘油(2,3-DPG)的影响,恢复红细胞的功能,并使氧气释放量增加。2,3-二磷酸甘油对红细胞的功能有特殊作用,作为氧气运翰者,它必须存放所携带的氧,在需要的部位释放出来以供使用。但是,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2,3-DPG,在健康者体内,2,3-DPG以与血红蛋白相同的摩尔量出现,它能进入血红蛋白的四面体结构的中心,同时释放出四分子的氧。蓝氧治疗后,2,3-DPG含量增加,从而降低了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这意味着红细胞更容易释放氧气,增加外周供氧量。蓝氧可使红细胞发生形态学上的变化,提高红细胞柔韧性,改善血液流变特性。
改善疲劳
研究显示,蓝氧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改善相关的疲劳症状。
免疫激活和免疫调节作用
蓝氧作用于全血,具有免疫激活和调节作用,可诱导产生众多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声明:本文章所涉及病例资料来源为浙江省杭州医院检验科,四川医院检验科。最终解释权归属作者陈亮,聂滨所有。
文章主要取材于《重庆医学》2016年5月第45卷第15期
文献资料:
1]黄敏,马健,李金晏.210例亚健康人群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494-495.
[2]李春艳,付志华,刘星亮,等.中年亚健康人群血清生化指标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1):17-21.
[3]康美华.慢性疲劳综合征[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
(5):516-518.
[4]庞静,李英华,陶茂萱.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定义研
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2):129-132.
[5]林太杰,陈玮,高海兵,等.不同膜分离器对血浆置换后血液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分析[J].福建医药杂
志,2011,33(4):86-88.
[6]付娟,肖明,乔静.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指标
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1):859-861.
[7]仉慧敏,孙淑华,胡晓燕,等.无菌大鼠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测定[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21
(5):26-31.
[8]廖晃怡,黄怀,孙丹霞.高压氧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
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8):941-942.
[9]邢震宇,林小美.有氧运动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生物学
机制[J].浙江体育科学,2008(5):124-126.
?end?
蓝氧大自血疗法有效增加血液汉洋量
tel:--
临床指导专家培训设备供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