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个同学焦急地找到我,他说最近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很大,时常头晕,医院做磁共振检查说有脑内有多发腔梗,心里非常紧张,他说自己除了偶尔头痛头晕外,并没有其他不适,血压血脂都很正常,为何才40多岁就有腔梗。我看了他的磁共振图像后,告诉他不用太担心,应该不属于腔梗,可能是脱髓鞘改变,属于亚健康表现,在临床经常见到。
髓鞘:髓鞘是一个解剖学概念,神经纤维分为无髓鞘神经纤维和有髓鞘神经纤维,有髓鞘神经纤维如植物神经节前纤维和较大的躯体神经纤维,其轴索有一个外鞘,称髓鞘。周围神经的髓鞘是由施万细胞环绕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内髓鞘是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所形成。髓鞘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可保护轴索,同时又具有对神经冲动的绝缘作用,可加速神经冲动的传导。
脱髓鞘:脱髓鞘指由于神经纤维损伤或一些病理条件下由于少突胶质细胞(外周神经纤维髓鞘为施万细胞)变性或髓鞘损伤导致髓鞘板层分离、肿胀、断裂、崩解成脂质小滴,进而完全脱失,与此同时,轴索相对保留。随着病情发展,轴索也可发生继发损伤,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有限的髓鞘再生能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脱髓鞘继发性轴索损伤和再生髓鞘的程度。临床上脱髓鞘疾病分为两组,即髓鞘形成障碍型(先天性)和髓鞘破坏型(继发性)。
髓鞘形成障碍型脱髓鞘疾病,是遗传代谢缺陷引起的髓鞘合成障碍,主要包括髓鞘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白质营养不良等疾病,如异染性白质脑病、脑白质海绵样变性、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等。髓鞘破坏型脱髓鞘疾病是后天获得的脱髓鞘疾病,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感染、营养代谢障碍、缺血缺氧等等,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脱髓鞘病变是多发性硬化(MS),其次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所以,脱髓鞘病变要弄清楚原因,也就是分清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再继而弄清引起脱髓鞘的具体原因,还要弄清病变是进展期还是稳定期。
对于年龄较轻患者,磁共振影像上如果发现脑皮质下白质内或双侧脑室前后角多发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系列呈高信号,不要盲目诊断多发腔梗,要考虑脱髓鞘病变可能;影像学如果只单独提示脑白质脱髓鞘灶(多发或少许或散在的)或脑白质变性,注意磁共振报告里多提到病变位于脑皮质下白质内或双侧脑室前后角旁,其病理基础多为微血管缺血缺氧导致的,属于微血管病,一般不易恢复。得此病的患者不要太紧张,注意放松、休息好,好多年轻人,尤其是生活压力大或精神紧张的人群常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具体要找专科医生咨询。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脑细胞得到休养生息,让髓鞘营养得到保障。
文字:王洪斌
编辑:李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