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不但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还能引发诸多疾病,甚至猝死。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亚健康状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编搜集整理了亚健康的主要特征、分类、危害、预防及食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亚健康有什么表现?
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
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
③微生态失衡状态;
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躯体方面可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三、亚健康的分类
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①以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
②以抑郁寡欢,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
③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
上述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可分别被判断为处于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临床上,上述3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
亚健康就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它的发展趋势有两个走向:
如果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忽视调理,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通过合理的干预,就能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
由此可见,亚健康也是中医所谓“未病”的一种特殊形式。
亚健康状态包括很多内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做出疾病的诊断。
四、亚健康有什么危害?
1、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率、生活及学习质量;
2、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引发慢性疲劳综合症。驾车、运动等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3、身体或心理亚健康极易相互影响,导致恶性循环,引发精神或机体疾患;
4、由于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高脂血症是亚健康人群的头号杀手,脂肪肝列第二,高血压,前列腺疾患、肝功能异常、妇科疾患、冠心病、糖尿病、白内障、胆囊结石、防癌普查异常等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亚健康人群;
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造成早衰,甚至突发急症导致英年早逝(过劳死)。
五、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
1、“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情绪;
2、“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
3、“顺钟”,即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
4、“增免”,通过有氧代谢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
5、“改良”,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发生。
六、亚健康的饮食疗法
1、记忆力减退
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粗心大意,这时候需要补充维生素了,特别是维生素C及维生素A。在日常饮食中,富含维生素C及A的食物有辣椒、鱼干、笋干、胡萝卜、牛奶、西红柿、红枣、卷心菜等。
2、眼睛疲劳
在办公室里每天都要对着电脑,眼睛总是感到很疲劳,可以适当吃些鳗鱼,鳗鱼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A。
3、大脑疲劳
当大脑感觉到比较疲劳时,可吃一些坚果类的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榛子等,对健脑、增强记忆力有很好的效果。
4、失眠烦躁
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含钙多的如大豆、牛奶、鲜橙、牡蛎、海带;含磷多的如菠菜、栗子、葡萄、鸡、土豆、蛋类。
5、心烦气躁
可多补充一些钙,牛奶、乳酸、奶酪等乳制品以及海产品等,这些食物当中含有极其丰富的钙质,有助于消除火气。萝卜适于顺气健胃,对气郁上火生痰者有清热消痰的作用。
6、压力过大
当承受强大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比平时多8倍的维生素C,所以要尽可能地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清菜花、菠菜、水果等。
7、精神敏感
有此症状的人建议适宜多吃鱼、绿叶蔬菜,蔬菜有安定神经的作用。
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小编在此希望大家平时多了解亚健康相关知识,加强体育锻炼,远离亚健康!
END
作者:刘冰冰,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本文为胃肠病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平台或原作者。
编辑:泽菁联系
白癜风怎样治疗好得快北京中科医院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