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一直都是历朝医家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就连战国时的神医扁鹊,都感慨两位兄长治未病的手段高明过自己,这才对魏文王说:
“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chán)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但这话又说回来,对疾病能防患于未然,又何尝不是我们普通人的心愿,任你是谁,也都希望不生病吧?
所以今天我们想分享一段孔令谦先生对于“吃”与“治未病”之间的养生故事。
——堂主
天地之间,食为天
天地之间什么最重要?吃饭最重要,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那吃的目的是什么?吃分三层境界:
第一层只求温饱
我吃东西是为了活下去,
这是最低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层为求享受
吃出美味、吃出文化。只要你不太苛求,
这两层境界大多数人都可以达到;
第三层吃治未病
最高级的境界,吃走疾病,吃来健康。
中医的最高境界和吃的最高境界是一样的,就是“上医治未病”。简单点说就是好的大夫是通过调理人的身体,来使他不生病,靠什么来调理?饮食就是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饮食运动的调养,达到强身健体不生病的效果。
《黄帝内经》中讲说: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释义: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去治疗,而要把患病的危险在没生病之前就消除掉;不要等到社会混乱了再去维持,而要及早把混乱扼杀在萌芽当中。因为等生病了才去治疗,等混乱了才去治理,就像口渴了才去打井,要打仗了才开始去铸造兵器一样,为时晚矣。
不治已病,治未病
现在很多人总是疲劳,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个临界点,现代医学的解释是“疾病的临界状态”,也就是说,你再往前跨一步,就不健康了,就能化验或检查出生病了。
中医学虽然没有“亚健康”这个词,但早就有这个概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调理保养理念。所谓的调理,就是调节人体的阴阳,使之平衡。
长期使体内的“阴阳”处于不平衡状态,就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一旦到了质变,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在治疗上都会存在一定难度,甚至束手无策。
譬如我们学生时期都学过的《扁鹊见蔡桓公》
战国时,一天神医扁鹊看见了蔡桓公,说:“大王您生病了”,蔡桓公把他赶走,还对周围的大臣说:“这些当大夫的,就知道骗钱。你看我,壮得像头牛,怎么可能有病”。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见面了,扁鹊说:“大王你的病严重了,得马上治,不治就麻烦了。”蔡桓公又把他赶走了,对身边的人说:“这些大夫啊,一点小毛病也说得十分严重,还不是为了多骗点钱”。
再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碰到了,这次扁鹊什么也没说,撒腿就跑。有人奇怪就问扁鹊跑什么,扁鹊说:“第一次看见他,病在皮肤上,吃点药就没事了;第二次见到他,病在肌肉里,吃药配合针灸还是可以治的;第三次见到他,病已经深入到骨髓了,怎么治也没用了,所以我得跑,不然他死了还怪到我头上。”果然没过多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这个故事中三次见面分别代表健康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阴阳开始失调,
通过简单的饮食调理就能治好;
第二阶段
阴阳失调严重,已经产生疾病。
这时候不得不花费大量的钱和时间去治;
第三阶段
阴阳彻底失调,病入膏肓,无法治疗。
每一种事物,在剧烈的发生前,都会有一些预兆,只要我们发现并重视这些预兆,就可以提前做好应急的准备。
比如地震发生前会出现地震云;地下水味道变坏,或者变热;狗和牲畜会躁动不安,大批的鸟乱飞,老鼠、虫子这些平时在阴暗角落里的动物也都跑了出来。这时候,只要人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抗震防震的措施,就会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生病也是如此。在生病之前,也会有一些预兆,只要你及时发现这些预兆,并且在饮食起居上注意调养,就能大大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阴阳不调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年轻人长青春痘,这是上火的表现,体内阳气盛于阴气。饮食上注意清谈一些,吃一些消火的食物,很快就会缓解,这是治本的一个方法。
治未病,并非遮未病
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提倡的是“治未病”,不是“遮未病”。打个比方,等水烧开了想把水温降下来,你倒一杯冷水下去,水温也能降下来,但这不是根本的办法,根本的办法是把火熄了。加冷水,扬汤止沸是治标;熄火,釜底抽薪才是治本。
我们都熟悉掩耳盗铃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幼稚,也很好笑。可是现实里很多人生病的时候,却犯着和掩耳盗铃一样愚蠢的错误,我举两个身边的案例。
案例一
一位外企的部门经理,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大概几年前就开始睡不好,经常失眠。他处理的方法就是吃安眠药,从一开始每天晚上半片到一片,再到后来的几片。
后来发展到头痛,安眠药又换成了止痛片,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医院看。结果现在工作也没了,在家静养。安眠药和止痛药就是那双捂住耳朵的手。
案例二
还有一个女性朋友,月经有问题,每个月都会晚来十天左右,而且服色较深、带血块,有时候甚至停经。
如果她找比较有经验的老中医看一下,调节一下饮食,开两副药吃,很快就能调过来。可是她嫌中药难吃,为了图省事,医院打一针,第二天月经就来了。
半年前,找到我师弟阮劲平,说是看看病情,师弟看过之后,告诉她最好别再打针,去做做检查,她不听劝,结果最近检查出了卵巢囊肿。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的科学性,等到真需要看大夫时,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代价就大了。
本文素材摘自《孔令谦谈会吃才健康》孔令谦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