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23/5327538.html
上一期的“云展览”,工小V与大家一同欣赏了
来自环境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毕业生们的优秀作品
建筑与服装,刚与柔的交融
是否让大家足够惊艳?
第4期线上展览的作品如约而至
工小V继续带你感知美
本次线上作品展共计余份优秀作品
本期“云展览”将为大家呈现
来自动画和数字媒体专业的
19份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HEREWEGO!!!
01
动画专业
1
《做牙齿太难了》
作者:刘美臻
指导教师:张春娆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以一颗门牙的视角,带我们体会进食等状态下牙齿的情绪,并从中了解小女孩的生活饮食状态,从而反映年轻人的生活。从牙齿的视角去旁观年轻小女孩不规律的不良生活习惯,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唤起对身体上一些小事情上的在意,呼吁人们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心之所往》动画短片
作者:周宸羽
指导教师:吴伟和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短片故事概要:步入社会工作许久的女孩,心里开始感到迷茫,脸上也没有了笑容,此时一个精灵出现,一直默默跟随女孩,但女孩注意不到它。在女孩心中有些堕落时,精灵把女孩带入到一个幻境里,在这里女孩竟变成了自己儿时的模样,也看到了精灵,精灵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女孩、逗女孩开心的目的也如愿达成。最后女孩在现实中与精灵相遇,此时精灵变成了女孩儿时的模样,与她相拥,女孩心里好像明白了什么,一切似乎在往好的方向转变。
3
《TheFace》
作者:马诗蒙
指导教师:张春娆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在当今这个欲念与利益错杂交汇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脆弱,哪怕是关系再好的朋友,也有为了各自的欲望和目的而相向而行甚至反目成仇的情况,本动画短片主要描绘了好朋友之间为了得到美女芳心而争抢五官最后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的故事,主要想表达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脆弱和人们不断繁衍膨胀的欲望,美女的前后变化也讽刺了以颜值为主的扭曲社会风向,从而引起人们对社会价值取向的重新思考与对人类本性的反思。
4
《新冠抗疫》动画短片
作者:庞铮范博宇
指导教师:戴盼盼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新年伊始,一场关乎全人类的灾难降临了。中国军民凭借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的面对疫情,大家展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最终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本作品是通过对全民战疫的一个缩影进行表现创作,以激发人们的抗疫决心!
5
《白夜》二维动画短片
作者:关之滢黄嘉翌
指导教师:杨琳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短片《白夜》创意由来是取材于顾城的诗歌《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结合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理解,我们想表现出的是在黑暗和艰苦背景下的人们无畏“黑暗”,一直在坚持寻找“光明”的地方,在这过程中或许会遇到“魔爪”,但是却不会放弃前进的脚步,即便在亲眼目睹了一代英雄先人们含恨而终,却始终正气凛然不畏艰难,坚信着心中的光芒。
6
动画短片《虚幻》
作者:胡淼
指导教师:王文毅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随着近几年计算机硬件的爆炸式发展以及跟随硬件脚步的图形技术的发展和对应设计需求的软件技术的进步,CG影片的效果也越来越真实,作品借助三维软件,利用计算机的计算优势来将脑海中的画面利用视频或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
7
《再见人类》二维动画短片
作者:李静敏许芸玮
指导教师:李智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再见人类》二维动画短片以年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希望在警醒人们的同时又能鼓舞人心。
8
《向光性》动画短片
作者:马可文
指导教师:张春娆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向光性》是一部面向成年人(家长群体)的性教育题材动画短片,旨在表现压抑本能对生命成长的不良影响,尝试以动画具有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优势,发挥其画面表现上的高可塑性优势隐喻“成人元素”与相关主题。理论方面,我通过研究(佛罗伊德莫尔塔都——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性启蒙研究)和调查发现,儿童与父母的信任与沟通对性教育乃至相关的人格培养、观念培养都至关重要。肯定本能、鼓励交流、诱导如何健康安全地直面本能的性教育,是如今“在家庭内部脱节”的性教育可以转变的方向。
9
《蓝色夜晚的星》动画短片
作者:马铭圻
指导教师:张朋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蓝色夜晚的星》中小女孩有一个太空梦,她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的宇航员,通过动画短片形式表现人类对探索太空的求知欲,激发着这个年纪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活力。我们要保持健康努力飞行,坚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和追求。故事讲述小女孩驾驶着宇宙飞船平行冲上云霄,冲破大气层从舱门到了宇宙跳跃飞行享受自在的过程。最后片尾通过房间里挂着的风铃,利用交叉蒙太奇把同一时间不同时空的小女孩动作进行交叉剪接,构成活跃的气氛和节奏感。故事短片通过纯原创配乐,产生更好的视听效果。
10
二维动画短片《企鹅男孩》
作者:张建
指导教师:张春娆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企鹅男孩开始意识到冰川底下可能没有大陆,西装革履的不一定是企鹅。
02
数字媒体专业
11
基于虚拟现实的负面情绪疏导产品
作者:刘钦业席陆晨
指导教师:吴伟和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作品以占中国70%总人口的亚健康人群为目标人群,研究开发一套亚健康负面情绪疏导系统。系统基于HTCVIVEVR虚拟现实设备和Android移动端AR技术,并结合Unity3D实现进行产品的开发与实现。系统主要分为虚拟现实子系统和增强现实子系统。用户在虚拟世界子系统中,在虚拟过山车的体验形式下,先急后缓的体验流程设计辅助患者从负面情绪到积极情绪的转化;用户在增强现实子系统中,以趣味积分通关的游戏形式引导用户在现实相结合的环境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子系统间相辅相成,以此辅助亚健康人群从负面情绪到积极情绪的转化,从而改善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机能。
12
EyeTrainingGame服务产品概念设计
作者:张艺丹
指导教师:王丹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EyeTrainingGame通过严谨文献调研和用户采访,了解了单眼失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单眼视觉的特殊的原理,并且通过共情实验切身感受了单眼视角下的世界,最终得到用户痛点和需求,以及设计方向。经过真实有效的调研阶段和定义阶段,开展头脑风暴和原型测试,确定了最终的概念。本设计概念主要应用了地面互动投影技术作为与用户交互和训练的主要媒介,把投影作为一个触点工具,通过投影为用户提供交互训练环境,配合适应训练给用户提供相应的操作提示和训练进度反馈,让用户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有良好的训练体验,通过交互媒介得到一个好的训练结果。
13
《SURVIVORS》游戏宣传片视频设计
作者:陈佳琪
指导教师:李颖万巧慧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SURVIVORS》是一款策略类游戏,游戏设定在玩家误入的里世界内进行,在玩家睁眼之后,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这是哪里?游戏世界观设定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大陆,在努力打败其他玩家和不时出现的野兽后,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最终回到现实世界。作者选择用宣传片将玩法包含其中,使观者看到后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游戏的可玩性,通过宣传片介绍游戏的世界观框架,展现出一个奇异里世界。
14
数字艺术短片《Relax》
作者:高新宇
指导教师:周宏伟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作品中突出强调睡眠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传播睡眠对人体是必不可少的理念,提升人们对健康睡眠的重视程度。
15
《战棋》
作者:张安琪
指导教师:李颖万巧慧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接触象棋,为此设计了一款有创新玩法的象棋游戏。这款游戏赋予棋子行为,使象棋“活”起来,让象棋游戏更有意思。使棋子变为人形,结合AR技术使之出现在现实世界中,带给象棋一个新的形态。游戏内容将象棋游戏与AR的展现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手机这一便携载体,并加入了新的玩法设定,丰富了象棋游戏的玩法与表现方式。
16
推演军用沙盘再设计
作者:张硕
指导教师:张岩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发展迅速,异形投影和3d打印技术作为新兴产物发挥重要作用。军用沙盘是军事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产生了零散部件较多,不易于搬运拆卸和调整的问题。作品想要针对这些问题,创新性的实现异形投影与3d打印搜救沙盘模型的结合,使之更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军用沙盘推演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想法。
17
互动装置设计——HelloBeastie
作者:班瑞琪
指导教师:黄凌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HelloBeastie》是通过摩斯电码实现交互表达的一种互动装置,通过摩斯电码和相关程序的设置,最终实现人通过触发外置的电键,由电键携带的信息转换为摩斯电码,将摩斯电码所控制的音频和动画显示在屏幕上,用户不同的操作电键则触发不同信息,进而输出不同形式的动画,如果用户不去触碰电键则显示背景的动画。该装置预期目标是以娱乐的形式唤醒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18
数字媒体艺术短片《我们写西东》
作者:唐诗雨
指导教师:杨琳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数字媒体艺术短片《我们写西东》里的动画艺术表现旨在探究2D平面动画和3D定格动画的融合,形成一种新颖的视觉效果。镜头画面从自然界人的视角、思想、精神气质、文化教养,以及自然界的生态环境思考,展现艺术影像短片创作主题。通过动画表现形式和镜头实拍的艺术处理,让艺术短片溶入现代诗歌感的画面艺术表达当中。现代诗歌语言和镜头语言的展现意义,思考诗词传达的画面感,并注重艺术影像与动画艺术语言的观念表达。
19
定格动画短片《匠·新》
作者:姚钧雯张惠然
指导教师:周宏伟
作品展示
作品阐释
我们将自身在北京工业大学亲身感受到的生活体验加入到作品中,用作品体现身为工大学子的我们,以不同的学生身份为工大献出的一份力量,虽然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粒细沙,但依旧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努力,去诠释“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我们采用超轻粘土及其他材料来完成定格动画的视频创作,从多种角度分析工大精神在每一种身份及群体背后的故事和影响。希望通过这部艺术短片,充分体现工大精神。同时,也希望借本片为庆祝北京工业大学60周年华诞送上我们真挚的祝福。
科技与艺术是人类长久 核:潘彦琪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