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4/5596686.html
编辑:一一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扎心,报复性消费不会来了
如果没有收入,你的存款能够支撑多久?
这是年这场疫情“黑天鹅”下,最受热议的一个话题。
“10块钱以上的活动别叫我”,以前是个玩笑话,但现在可能是认真的了。
一个很扎心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并没有多少存款。
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社会的收入呈“幂律分布”,极少数“胜者”赚走大部分的钱,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二八法则”,20%的人赚走80%的钱。
有人在家两年不上班都可以,有的人两个月就不行;有的企业可能停产停工停业1年都没问题,有的可能两个月都扛不过,开始裁员、降薪,陆续有人“被优化”,在最需要钱的时候失业了。
年,考验每个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的承受力与修复力。
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下,大部分人的消费习惯和心理发生了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
而央行4月28日发布的一份问卷调查报告显示,53%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亿元。
绝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和心理进一步“去过度化”,花钱不再敢大手大脚:
麦肯锡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0%-30%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将保持谨慎,要么略减,要么大幅缩减消费。意大利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最高将损失-亿欧元,其中中国市场是销售“重灾区”。哪有什么报复性消费,更多是报复性存款。
因为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对抗突发风险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只能是财富和物资基础。没有钱的人生是脆弱的、没有安全感的。
可以预见的是,后疫情时代,人们会更加追求稳妥的就业、投资,更青睐购买保险,性价比更高的消费,甚至报复性存钱。
另一方面,人们的健康意识开始显著提升。疫情之下,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消费比例是在上升的。比如Switch健身环热销,原价不到元被一路炒到元。
这场疫情,让大家意识到了健康有多重要。因为实在是病不起了。
绝大多数中青年人的储蓄,在面临突发危机时可以说是捉襟见肘的,自己唯一能期盼的只有少生病。
未来10年,
慢性病是中国家庭最大的挑战
但在后疫情时代,却有着一个基数庞大而又容易被人忽略的急迫威胁。
那就是慢性病。
据数据显示,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
而“亚健康”的下一个状态可能就是慢性病,当前我国已经有3亿的慢性病人群,占据了我国人口近1/5。
这个威胁比一场流行病要大得多,接下来人们将面临的一个重大健康危机,可能就是由慢性病引起的。
什么是慢性病?最主要的4种重点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与流行病不同的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并非突发疾病,它的形成是一个常年累月积累的过程,是以慢性病的状态存在。由于它们的发病周期长,人们平常的重视度严重不足。
但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是,在死亡率排名中,慢性病引起的死亡率占比达到了86.6%,而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又占据慢性病死因的近80%。
稍微看一下便知道形势有多严峻了:
据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人,每年增加万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亿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3。我国目前处于“糖朝盛世”,据统计,年我国糖尿病患者(20-79岁)人数达到1.14亿人,未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为万人,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失明、中风、肾衰竭、心脏病等等。可以说,人这一生遭遇到慢性病的几率,比遭遇流行病的概率要大得多。
更致命的是,人们对于慢性病有一个极大的误区:总误以为慢性病是老年病,中青年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