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财务自由吗我算了算,好像并非高不可攀

时间:2022/5/17 11:13:03 来源:亚健康_亚健康常识 作者:佚名

说起财务自由,我想大家都不陌生

也有人算过,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

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算财务自由

好像真有一条资产上的金线似的

跨过去就财务自由了

仔细一想,这不还是比谁更有钱嘛?

一个朋友跟我聊天说

多年以前就突破自己原来的阶层了

可现在见多了有钱人,越发觉得自己穷了

财务自由的确是一个比较高的追求

因为还有很多人连财务独立都做不到

如指望大人给买玩具的孩子

需要父母接济的职场菜鸟

以及需要孩子帮忙养老的老年人

大多数工薪阶层的烦恼在于——

他们的财务和健康一样,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

收支刚好相抵或略有节余

哪天一兴起,做了个医美/买个包包,就要吃土

更不敢换工作

从财务健康到财务自由

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遥远

无非是收入大于支出的持续积累而已

直到我们不需要用劳动收入来维持日常支出

就达到了财务自由,即不需要为生存去工作赚钱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

这件事,几百年前就有人做到了

哲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边建了一个小木屋生活

一年的开销只用6周的时间便赚到了

剩下的时间都是完全的生活

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一样,享受四季轮回

当然梭罗很特别

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实现财务自由比较简单

不过他的实现路径值得我们思考

开源可能不易,节流却很简单

有多少人花钱,只是为了不让别人觉得自己穷?

我们的发明常常是漂亮的玩具,只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离开了严肃的事物——《瓦尔登湖》

去掉这些面子型消费,就能省下一大笔

当然,当代人倡导的节流和老一辈人的节俭

还是大不相同的,克扣自己并不光荣

不如用有限的钱去追求品质生活

比如把每年买10件元的便宜衣服,只穿1年

替换成每年买一件元的高品质衣服穿10年

实际投入反而少了

节流的目标不是省钱,是让钱的效益最大化

不该花的不花,该花的钱不去省

比如花钱购买能节约时间的服务,省下来的时间

用来做自己更擅长的工作,收益可能更高

还有保障型的保险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未知的风险做准备

只不过有人是用保险,有人用存款

相比之下,前者是有资金杠杆的

用少量的资金防范小概率的风险

剩下的钱用来投资自己,其实是更聪明的安排

那压抑物欲,把日常的刚性开支降到最低

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吗?

当然不是,这只是第一步

人总有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一天

就算攒下了一座金山

坐吃山空,也会很没有安全感

算上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

就更坐立不安了

如果在我们的劳动收入之外

还能有多笔不依赖劳动的现金流入呢?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睡后收入

一个人的睡后收入渠道越多

他对劳动收入的依赖就越小

但在上坚叔的课以前

我从没觉得自己也能有睡后收入

毕竟版税、专利使用费之类的

需要你先有一个巨大的创造

其实自己犯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

不是只有大的进账才叫睡后收入

涓涓细流,如果源源不断也很可观

如房租(这个目前不太稳定)

股票/基金分红、利息

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也能打造的被动收入

只要每月的被动收入能超过刚性开支

那就实现了初步的财务自由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酷爱投资增值

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追求财务自由

那为什么大家还这么焦虑

觉得自己离财务自由遥遥无期呢?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经问巴菲特

“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91岁的巴菲特身家大约是亿美元

但他超过99%的钱是50岁之后赚到的

大部人只想赚快钱,恨不得一夜暴富

为此,他们不惜投机、炒作、加杠杆、一把梭

追求一夜暴富富的结果,往往是一贫如洗

储蓄和投资都可以带来被动收入

但大多数投资带来的被动收入是不可预测的

今年赚30%,明年亏10%就可能连本带利吐回去

用会变的东西来应对刚性/不可变的支出

显然是不靠谱的

只有储蓄带来的被动收入,是本金安全的

且稳定,长久、可持续

财务自由也可以是一种底线思维

所谓底线,就是绝对安全

用储蓄来打造被动收入,很多人不屑一顾

那么低的收益率,能带来多少被动收入?

别忘了,决定被动收入多少的

除了收益率,还有本金

只要本金足够多,收益就能很可观

我算了算,假设自己维持生活的刚性支出

是3万元/年,按每年收益率为4%

倒推(计算公式:年消费性支出÷4%)

只要我有75万的储蓄

就可以靠储蓄收益维持基本生活

实现最低限度的财务自由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辩论大咖黄执中

在说服课中分享的亲身经历

他从中学开始就痴迷辩论

这一度让他的妈妈很担心

这样的爱好能养活自己吗?

睿智的黄妈妈没有阻拦孩子的爱好

而是帮他存了一笔钱

用被动收入保障孩子未来的基本生活

最近流行一个储蓄计划,从年1月1日开始

第1天存1元,第2天存2元,第3天存3元……

直到第天,存元

一年坚持下来,你觉得能存下多少钱?

答案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是元

75万,听起来好像是一大笔钱

如果用10年存出这75万,那每年只需要存7.5万

分摊到每月就是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数字

之前写过一篇书评《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里面介绍了变成吸金体质的小方法——

存够目标金额,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样的成功体验,一旦实现,会备受鼓舞

加快我们成为有钱人的进程

也许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还很远

但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总会越来越接近目标

哪怕每月拿出元呢?

用确定的收益实现车厘子自由

也是很不错的体验,它会激励我们

迈向真正的财务自由

年,我打算简化自己的资产账户

不再追求不确定的高收益

千方百计做大储蓄的盘子

直到它的收益能维持我的刚性支出

也欢迎你和我一起实践

扫码添加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pstreet.com/tjgs/1297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