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敷疗法温馨提示
1、——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药贴敷疗法内病外治,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
2、为了体质健康孩子,多贴一贴中药,少输一瓶液。真正杜绝抗生素、激素的危害,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
3、请认准亚宝药业正宗国药准字号中药贴,到诊所请认准包装为证,勿相信任何其他假冒伪劣产品。请对患者健康负责。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宝药业推广项目。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源自于清朝。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中医学观点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若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三伏贴疗法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接受。
关于三伏贴疗法三伏贴(天灸)疗法,又分三九天灸和三伏天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
冬病夏治、冬病冬治,是中医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
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选用具有温经散寒通络的药物贴敷在特定穴上,蓄积在体内的积寒就容易被祛除,此为“冬病夏治”。
冬季(农历“三九”期间)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此时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此为“冬病冬治”。
三伏贴疗法,是将药物敷于体表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中药物治疗和穴位治疗结合得最好的疗法。对各种鼻炎、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痛、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于三伏贴疗法适应症主要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主要包括:
1、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3、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4、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5、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6、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年三伏贴疗法时间年7月12日——7月21日,以7月12日尤为重要
年7月22日——8月10日,以7月22日尤为重要
年8月11日——8月21日,以8月11日尤为重要
三伏贴疗法要注意什么?1、敷贴当天宜穿深色旧衣服,因敷贴处可能会出现渗油,难以清洗。女性不能穿连衣裙。
2、敷贴时间,成人一般为3-5小时,1岁以上儿童一般为0.5-2小时。但主要要根据敷贴时反应而定,可缩短或适当延长敷贴时间,以敷贴处不起水泡为宜(敷贴处出现发热、瘙痒、灼痛时立即取下药贴)。
3、在治疗过程中,施灸部位可出现发热感、瘙痒、灼痛及贴药后皮肤有红肿痒痛甚至起水泡,均为正常治疗反应。但一般以不起水泡为宜,因起水泡后可能会出现感染,甚至留下疤痕。
4、若施灸起水泡,及时用烫伤膏外涂;水泡较小者无需处理,较大水泡者,应用注射针筒抽取;皮肤破溃者,按外科创面处理。
5、贴敷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应戒牛肉、鸭、鹅、羊肉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生冷刺激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螃蟹等易发物,以免影响疗效。哪些人不适合做三伏贴疗法1、孕妇不可进行三伏贴。正处经期且月经量多者不可进行三伏贴,但月经量少或者处于月经末期的经期女性,可进行三伏贴。
2、体温超过38度不可三伏贴。
3、由于婴幼儿皮肤较细嫩,容易灼伤皮肤,建议二岁以下婴儿不宜三伏贴。
4、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等疾病患者。
5、患有有出血倾向疾病患者,如紫癜、白血病等。
6、在施灸过程中,可能会诱发皮肤过敏反应,故过敏体质人群慎用此疗法。疤痕体质患者,局部皮肤有疱、疖等或皮肤溃破者不宜三伏贴。
亚宝贴敷疗法提醒您
中药贴敷技术六大优势
1、持久给药且维持恒定血药浓度
2、药物不经消化道,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作用及对胃肠的刺激
3、绕过肝脏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肾等脏器的毒性损害
4、提高人体免疫力
5、远离抗生素、激素,减少打针、输液带来的痛苦及危害
6、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患者无痛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