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需要住院吗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787972845788660&wfr=spider&for=pc
↑主持人欣怡和主治医师宋安华
“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三伏灸是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此时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年三伏贴敷时间
第一次(伏前加强):7月6日,周一
第二次(初伏):7月16日,周四
第三次(中伏):7月26日,周日
第四次(中伏加强):8月5日,周三
第五次(末伏):8月15日,周六
三伏灸的治疗原理
三伏天灸贴敷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不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药穴同疗”的作用。
1、方药作用: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凭借诸穴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
2、经络腧穴作用: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3、节气作用:“热在三伏”在三伏天应用天灸疗法,机制体现“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其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伏灸的功效
1.解暑祛湿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夏季天气闷热、潮湿,此时人体之气与自然界相通应,暑邪、湿邪最易侵入人体,容易让人疲倦困顿、食欲不振、萎靡。而且暑为阳邪,伤津耗气;湿为阴邪,阻遏阳气,三伏天暑湿相加,极大地损害了人体阳气。如果这时候不能及时地祛邪外出,等秋冬时节阳气转入封藏状态,“闭门留寇”,邪气发为冬病。
2.补益元阳
春夏温度逐渐转热,人与自然相应,阳气也逐渐旺盛,如果在此时补益元阳,则有利于阳气的恢复,等到冬天则更容易抵抗寒冬。
扶阳之法,灼艾第一,三伏期间使用灸法,能激发人体阳气,使通经活络,气顺而行,阳旺脉通,气足而合,经脉通,诸疾自愈。
3.冬病夏治
因为天气炎热,人体腠理疏松,经络畅通,气血循环快,此时如果用艾灸、三伏灸进行调理,很容易扶阳助气,驱风散寒,拔除体内痼疾,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尤其是对肺系疾病、寒湿痹症等功效显著。
三伏灸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
1.过敏性、肺系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
2.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此外,三伏灸也有较强的增强体质的作用,也特别适合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疾病预防。
三伏灸的禁忌症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严重皮肤过敏者、瘢痕体质者、严贴敷部位表皮破损者等要慎用;
6.阴虚火旺体质、感冒发烧期间,以及女性经期也不适合贴敷;
7.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专家介绍
宋安华,医院针灸一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年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擅长: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颈椎病;头痛,落枕,腰扭伤,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以及慢性胃炎,失眠,女性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疾病。
《健康三亚》播出时间:每周六、日16:00-17:00收听方式:
收音机调频FM.6,或手机下载“蜻蜓FM”软件,搜索“天涯之声”。
参与方式:
1.问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