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的文科教室連載調理亞健康體

时间:2020/9/30 14:20:42 来源:亚健康_亚健康常识 作者:佚名

白頭翁湯:如同前段已說,這個湯比較是細菌、原蟲痢疾急性期的消炎藥,發散厥陰經的熱邪。

但是如果今天你是要調理亞健康體質,用得到的機會不是很大。就算你是主證完全有對到的大感染,如果整個免疫力都已經垮掉了,效果也不是太好。

所以這裡略提一句便罷。腎氣丸:陽氣不入於三陰經,從這樣的角度看待此一疾病框架,的確可以歸類於「厥陰病」陰陽分裂的範疇。像是糖尿病,上消渴而下尿崩,這也是陽氣都浮上去燒上半身,而下半身能量都空掉了的狀態,不是嗎?而連帶的症狀,從性功能減弱,到腳大趾壞疽或眼底病變,這也都是沿著一條肝經在爆。這樣的中國式人體地圖,還是有它的精準度的。至於辨證重點,之前的文章「圓通腎氣丸」的說明文已寫過,請參閱?

宋本傷寒論麻黃升麻湯:上半身熱,下半身冷。說到陰陽分裂、上熱下寒,很多人都在該當用麻黃升麻湯的時候、卻用了烏梅丸,結果,治療效果就不理想。所以,還是要請讀者稍微揣摩一下這兩個看似接近的主證框,細部是如何地不同。而另外一方面,比如說同樣是糖尿病的患者好了,「消渴+尿崩」這是掛腎氣丸證;但是「胸熱咽乾(嚴重時痰中帶血絲)+兩足冷麻(嚴重時一直拉稀)」,就是掛麻黃升麻湯證了;當然,有些患者,本就是腳踏兩條船,兩個湯證都有沾到的。不過,都沾到,就都吃,一個吃上午、一個吃晚上,也就行了。麻黃升麻湯的作用,有點像是奶茶店或是酒保用的「搖搖杯」,把油水分離的陰和陽重新搖勻。它已經是仲景方湯劑中極端少有的「小劑量」方劑了(所以還蠻適合用單味科學中藥來組裝),可是它那一點麻黃,很多合乎這個主證的人,底子到底還是太虛了,用了這個方子,還是覺更虛、人不舒服。一盤棋下到這個湯證,已是殘局,盤上沒剩幾個子了──這是這個湯劑臨床上難用的地方。這種時候,要用麻黃升麻湯,就比較適合後退一步,同時用少陰的補陽和滋陰之法,來顧護它。

補陽的話,水瀉不止(或顴骨泛粉紅)用白通湯、通脈四逆湯,

手腳冰冷用四逆湯,手腳發重用武湯,

手脈發疼+脈沈(或背怕冷)用附子湯,

把麻黃升麻湯的藥味掛入這些補陽方劑裡面,並且同時服用滋腎水的豬膚湯來吸納這些陽氣。主要是資本要再厚實一些,至少要有陰有陽,才能調和陰陽嘛。當然,不是如此虛得厲害的,麻黃升麻湯原方再加些炮附子,偏寒的藥味稍稍減量,也是能過關的。或者是再吃些腎氣丸,能補住而取得平衡就好了。

主要是,很多人,會把麻黃升麻湯證,誤用烏梅丸或腎氣丸去醫,所以再重覆提醒一次:麻黃升麻湯的那個胸部熱烘烘,連到喉嚨中間細細一條的那種微微灼痛(有時會熱咳)的感覺,那是和烏梅丸的熱氣撞胸有一點不一樣的。而足冷足麻無力,腎氣丸是腿偏「內側」無力、膝蓋摸起來冷;而麻黃升麻湯就是整個下半身發冷,有時會腳麻木,通常會拉稀、或有消化不乾淨的完殼不化。麻黃升麻湯證的人,一補陽就上火,一清熱就虛到要死,這一關不先處理,你什麼藥都沒法子往下用。

因為不是高劑量用藥,所以這個方子用科中還蠻適合的;可是寒熱方面要一面吃一面微調整,用單味藥,自己拼裝、改造,還可以,每日:白朮0.4茯苓0.5乾薑0.4-0.6炙甘草0.2知母0.2-0.4生石膏0.4-0.6玉竹0.5黃芩0.3-0.4升麻0.4天門冬0.3-.4丹參0.5黃耆1當歸0.3麻黃0.3桂枝0.3/可加炮附0.4好肉桂0.1──整帖藥不算暖,但是你寒熱對消滅之後,到最後能剩下一個什麼真武湯或附子湯或四逆湯證之類的純陽虛主證框時,接下來就好搞了。

而從麻黃升麻湯,就又可以翻轉出升麻鱉甲湯和乾薑黃連人參湯兩個變化──升麻鱉甲湯:這個是雜病治陰陽毒發斑的,近代史上曾用來治鼠疫有效過,但原本的主治,應該還是自體免疫疾病,總稱「膠原(構成真皮/韌帶/肌腱/骨/軟骨等的膠原蛋白)病」的紅斑狼瘡之類。所謂治「蠱毒」的升麻,如果要用今日的說法,引起免疫力攻撃自體的原因,目前的基因學家是說,人體基因之中,世世代代收集病毒而形成的資料庫「人體內建反轉錄病毒」,在細胞分裂的時候,多出來的片段DNA代謝不掉而誘發的。升麻在清理的,很可能是這一類的東西。這是中國古方派一種很特殊的思路;到了後世方時代,多半認為升麻的作用是「升提」,這個部藥性就被隱匿掉了。而鱉甲,本就是鑽通厥陰最「底層」的藥物之一。這個方子可以說是古方世界,要令藥性作用於DNA的層級的一種設計。

如果,主證的確就是「身痛發斑」,用這個湯當然是沒錯的;然而,如果這個病人是全身浮腫,西醫驗出是「腎絲球壞死」,而其原因是自體免疫攻擊造成的──這種時候,究竟還是不是當用升麻鱉甲湯呢?

好比說,第一型糖尿病,是自體免疫攻擊胰島細胞造成的,臨床上,是「對證的」腎氣丸有效,不是升麻鱉甲湯;但是,如果是水腫這種,如果有西醫檢驗結果掛保證,確診說這是紅斑狼瘡的併發症的,你用對證的退水腫的藥物,卻總是好一下壞一下、老不能斷根的時候,那就不妨考慮以升麻鱉甲湯作為某種「調理這種體質」的專病專方,不把脈不抓證,中藥當西藥開,當作類固醇的代用品(但副作用小很多),掛個保險,一併吃著便是了。

不過,如果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仲景方之中,有時是治濕病的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湯之類的,反而起效快些。並且,總的來說,如果這個膠原病的患者身上,就是有明顯的烏梅丸證、當歸四逆加味湯證、麻黃升麻湯證……這些厥陰病主打方劑的對應症狀,那直接用這些厥陰大方去醫治,勝算還是高些的;到底,張仲景這些治六經病的方子,起效的速度、效果,都是遙遙領先其他許多方劑的。

其實,泛泛而論,各種「劇痛」型的「腫」毒(包括被毒蟲咬),拿它來當消炎藥吃,退腫消炎的效力,比西藥好很多。到底是可以平息掉非必要的免疫應。臨床如果長期吃,雄黃最好少放些,而不論是發青斑或紅斑,其實花椒都可以保留無妨,所以用這樣的陰毒的陽毒的中間方就可以。鱉甲的量可以用多一點沒關係。藥打粗末,做煮散;如果你仍嫌麻煩,用單味科中組裝也可以,不過就要吃多些,一天多吃幾次。科中無雄黃,不如做藥丸:升麻3鱉甲5當歸2生甘草2雄黃0.3花椒1。一次可15-30丸。這個藥丸,你可以中藥當西藥開,作為某種「營養補充劑」那樣,用於:白血病、紅血球或血小板增生、骨髓纖維化,還有疱疹(如果是帶狀皰疹,要再用蜈蚣和全蝎1:2打粉裝膠囊吞服,湯劑合併栝蔞紅花湯)。還有一種最近新流行起來的病叫「克隆氏病」,免疫細胞攻擊腸膜,嚴重的會下血不止。這樣的情況,以止血而言,我比較喜歡用仲景黃土湯和桃湯的合方作加減(例如:灶心土=伏龍肝8錢白朮3錢乾薑3錢生地3錢柏葉2錢黃芩2錢赤石脂3錢白米1/3碗金銀花2錢苦參5分玄參2錢麥冬2錢黑扁豆1錢地榆炭1錢血餘炭5分山藥3錢薏仁3錢白芨3錢浙貝母1錢茯苓1錢車前子1錢茜草1錢淡竹葉1錢牡丹皮5分蒲公英1錢),以此湯送服升麻鱉甲丸。如果覺得體內還有蘊蓄著毒氣,以毒攻毒的藥,有些太凶惡,能夠舉重若輕的,倒是牛黃和犀角;如果可以,吃飯中間,插入1-2顆耆婆萬病丸,以不刺激腹瀉為度,可能可以把病灶清得乾淨些。

乾薑黃連人參湯:寒底格拒的胃熱上湧這個湯,對應的臨床症狀,是治療「用了各種藥都止不了的」猛烈嘔吐。知道一下就好,長期調體質可能不太會用到。大烏頭煎:風邪糾纏厥陰之經當一個人的厥陰肝經完全被風邪綁架的時候,就有可能發作「寒疝」,腹部絞痛得要命。但除了一般腹痛、間歇發作的小腹痛之外,如果是發作在女人的生理痛,那個患者會痛到額上一層「油」的冷汗。如果是在男人身上,有時是變成止不了的夜夜遺精,好像扭抹布、被絞搾出來的一樣。女人最慘烈的生理痛,不用到這個方,其他方子都不行,無法取代。這個病,如果不治好,風邪沿著一條肝經坐大了,幾年之後,變成肝癌也不奇怪的。這個方子,原書是說用蜜直接煮烏頭,但事實上是會太乾、煮成固體去了,所以現在一般是用蜜兌一倍至二倍的水,再煮回原來的濃度。烏頭一般來講毒性蠻會麻倒人的,但這個方要起效,其實需要服用的「總量」並不少,要到達某種「閥值」才行,所以,一開始喝的時候,怕中毒,小口一點點開始喝,喝了等兩三小時看看沒事再多喝兩口……這樣以確保安全為第一是沒錯的。但是要一直持續喝好幾天,才有機會感覺出明顯的效果。如果喝幾口、覺得不怎麼有效、就停了,有時並不是它沒效,而是你還沒喝夠。

清代陳士鐸的三清丸:清補厥陰經通用方如果你真的就是沒醫術,婦女病之類的,這個方總是有吃就有好,是個用了鱉甲和鰻骨的,清補厥陰的好方。以上所說的種種,是同學在調理自己體質之前,要最優先檢視並處理的,不然調到一半,很容易又破功而壞下來。這調養肉體,和修心,真是同進退的:練心力,如果不先處理掉「代償反應」的問題,也是動不動走火入魔,又需要砍掉重練的。

而代償反應,也就是想要愛面子、端高自己逼格的種種有意識無意識行徑、想要證明「自己是夠好的」的種種努力、深信自己就是如此高人一等的自命不凡之妄想……這種種心理素質,於現代人,又正是製造出大量厥陰病患者的元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pstreet.com/yjkzz/808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