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3十年广东光辉只能回味
流行音乐,光辉只能回味
前晚,广州天河体育馆举行了一场名为“世纪经典――广东流行音乐三十周年庆典”的演出,好久不见的毛宁、林依轮、李春波、光头李进、甘萍、林萍等当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年从广东成名并走向全国的歌手们都参与了演出,并演唱了很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歌曲。但是歌手们在接受采访时,都感叹广东流行音乐曾的光辉现在已没法复制。
本报讯(钱佳芸/文王子恒/图)好久不见的毛宁、林依轮、李春波、光头李进、甘萍、林萍这些当年从广东动身的歌手前晚聚集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世纪经典――广东流行音乐三十周年庆典”上,大家纷纭献上成名曲目。不过,让观众和很多歌手遗憾的是,当年的“金童玉女”只来了毛宁,而原定要来的杨钰莹因事未能成行,演唱会后接受采访时,毛宁就遗憾表示缺了“玉女”有点像“亲人失散的感觉”。
经典老歌回味无穷
此次“世纪经典”演唱会目的为记念广东流行音乐三十周年,因此在节目单上,主办方煞费苦心。从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请到天涯海角来》、《信天游》、《敦煌梦》、《秋千》、《弯弯的月亮》,到上世纪90年代脍炙人口的《大哥你好吗?》、《涛声照旧》、《你在他乡还好吗?》、《快乐老家》、《小芳》、《好人好梦》、《99女儿红》、《为我们的今天喝彩》、《轻轻的告知你》、《牵挂你的人是我》等等,都一打尽,让观众完全重温了广州流行音乐曾有过的光辉年代。另外,在回味老歌的同时,广州乐坛新生代的东山少爷、海鸣威、施文斌、赵荣等歌手也在老前辈眼前显示出自己的才艺,而代表了现今广州乐坛一个很重要现象的新媒体络歌手也为观众献上《一万个理由》、《秋季不回来》、《你到底爱谁》、《求佛》、《爱上你这样的女人》等络红歌。
毛宁背“1哥”包袱压力大
“广州流行音乐当年的光辉是不能复制的”,“没法复制”是当晚很多歌手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林依轮表示,当年他们那代人只是创造了一个光辉,这个光辉是没法复制的。毛宁则对说:“当年的创作环境非常好,是如今广州乐坛没法复制的,现在太多急功近利的事情了,比如选秀、络,对音乐本身却缺少关注。”而没有再现当年“金童玉女”让观众失望,毛宁自己也很遗憾,“再次回到广州,感觉很亲切,我当年19岁来到广州,杨钰莹比我小三岁,大家一起成长,进程中有很多美好的回想,今天我去很多地方,会有种和亲人失散的感觉……”作为当年广东流行乐坛“1哥”,问到对如今缺少有力的新生代的看法,他的说法却很出人意外,“当年我的成功和很多机会有关系,但我觉得现在不要找出一个所谓的领军人物、‘1哥’什么的,那真的是很大感,我这么多年包袱一直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我觉得今后还是会有很多新人超出我。现在空间太少了,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海鸣威澄清“抄袭”事件
而作为新生代歌手的代表,从广州走上《梦想中国》一鸣惊人的海鸣威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由于之前选秀的大平台让他具有了全国观众的基础,所以海鸣威被视为本地流行乐坛继张敬轩后有力的接班人,不过,刚刚发了新专辑的他日前却遭到新歌副歌部份涉嫌抄袭周杰伦作品的质疑,在接受采访时,他澄清道:“我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我觉得我们‘80后’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会遭到周杰伦影响……不能说抄袭,现在曲风撞车是很正常的。”谈到自己在新生代歌手中的优势,他就自信地说:“目前劲歌热舞风格的歌手比较少,我的歌以舞曲为主,而且我之前是学舞蹈的,很有优势,不过,现在也有自己在创作一些情歌。”
开唱前多位新老音乐人获奖
又讯(苏蕾)前日下午,“世纪经典――广东流行乐坛三十周年大型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500多位多年来为广东原创流行音乐做出突出贡献的音乐人、歌手、传媒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1历史性的时刻。
在颁奖典礼上,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会长陈小奇和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团体总、广东电台台长白玲分别取得了音乐界最杰出成绩奖和媒体界最杰出成绩奖。另外,刘志文、陈洁明、李小兵等30位新老音乐人分获音乐人杰出成绩奖,毛宁、林依轮、李春波等17位歌手分获歌手杰出成绩奖等,而主办方还特别向陈小奇、陈珞等10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时间坚守广东的著名音乐人颁发了30年特别荣誉奖。
30年,风雨变迁
1晃眼,广东流行乐坛已在为自己的“三十而立”喝彩。30年,一个对流行乐来讲显得相当巨大的数字,见证了广东流行乐坛的风雨变迁。
我们的确为广东乐坛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感到欣慰,但回首这30年,如果认真思考一下,仿佛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广东流行音乐,真的是已“而立”了吗?
从这30年的历史来看,我们固然可以看到广东流行音乐为全部华语流行音乐所做的贡献,尤其是在内地流行音乐初期和中期,广东的流行音乐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气力。但在上世纪90年代的壮盛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时期以后,广东乐坛便出现了自由落体式的下滑,以至于现在,我们在流行乐坛已很少能够听到来自于广东的声音。
究其根本,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缘由造成:首先,风格不够明确。就算在广东流行音乐最壮盛的时期,又有多少人能够指出,广东的流行音乐与香港流行音乐的区分在什么地方?在同质化相当明显的情况下,香港人的包装手法、演绎方式明显又比广东更加成熟,那末,我们为何要选择广东流行乐,而不是香港流行乐?
其次,没法构成真正的属于广东本身的文化特点。香港流行音乐,当年出现过《狮子山下》之类的能够明显代表香港本地特点的歌曲,而广东流行音乐,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陈小奇等人创作出一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歌曲,诸如《涛声照旧》之类,并在全国构成轰动,但其背景却是建立在全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地域特点相对较小,具有很多的受众,却比较难以构成本地固定的支持群体。反倒是现在,以“东山少爷”为代表的广州本土歌手,将广州俚语、地标、往事等融入歌中,虽然这些事物对其他未曾在广州生活过的人来讲未必有甚么感觉,但其对流行音乐的“本土化”发展,看起来更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