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前用健康换钱,40岁后拿钱买健康。这句流行在中国白领间的玩笑话,渐渐成为现实。
已经很久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喝杯咖啡就能撑过半天;已经很久没有呼吸过新鲜空气,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陪伴家人,每晚到家老人孩子已经睡去……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刻,闭上眼睛就再也醒不过来。而这样的惨剧,就随时发生在我们身旁。权威专家带你聆听过劳死背后,身体发出的绝望呻吟。我国成过劳死第一大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已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意味着,每天约有人死于因劳累引发的疾病。大部分人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为了生活疲于奔命。
过劳死很多时候是由慢性疲劳综合征发展而来的,有一些潜在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等,会被疲劳诱发、促进或加剧,最终导致猝死。
因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由多种原因造成,症状表现复杂,也无法通过实验结果诊断,因此,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仅有20%能被诊断出来。没有被诊断和及时处理的病例,可能就会发生过劳死的危险。
什么人容易发生过劳死?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超时间工作者;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者;长时间睡眠不足者;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者;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从事IT工作的人等等。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年6月29日19点40分左右,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金波倒地后身旁两名素不相识的地铁乘客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另有1名外国女子自称是急救医生,随后也参与到救治过程中。遗憾的是,年仅34岁的金波最终没能醒过来。据熟悉金波的人称,“(金波)工作比较拼,经常熬夜”。一名金波的同事也表示,金波“刚刚三十出头,有一对双胞胎,近几年长期加班熬夜”。这次事件绝不是偶然,仅近三个月,就有多位媒体人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中国居民健康大数据分析(一)前段时间某公司女员工过劳猝死,引发社会热议。人们在口诛笔伐该公司时,同时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猝死了呢?其实现在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很多人正处在亚健康状态,自己却浑然不知。这个时候,健康管理师的出现,发挥了巨大调节作用。今天,小编会针对年中国居民健康大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分析。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底多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疾病发病趋势
国人健康大数据不容乐观70%中国人过劳死危险76%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20%患有慢性疾病慢性病死亡率占86%中年死亡的原因中22%是心脑血管病世界各国前20位人均寿命排行榜
排名第一的日本,平均寿命83.4岁。中国平均寿命73.4岁,位居全球第83位。
数据概况
1.6亿:血脂异常的1.6亿人(含高血脂)1亿:高血脂的有1亿多人2.7亿:中国高血压人口有2.7亿人万:糖尿病患者达到万人2亿:超重或者肥胖症约有万至2亿人
慢性病、恶性肿瘤将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致命因素。
1.2亿: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10秒: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30秒: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30秒: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在这样的大数据面前,你有什么想法?
疾病年轻化
22%:中国22%的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七成:七成有过劳死的危险76%: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
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疾病
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等问题
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
年到年,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12%。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中提到,有七成的人有过劳死的危险,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会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亿元人民币。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的生产力减损,将在未来10年内,造成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样的,在我国因为肝炎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一线、新一线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
慢性病的危害
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86%。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接近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病例增加了近1倍!
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人口将达到3.25亿,未来20年将会增长一倍,腰围只要增长一英寸(2.54厘米),血管就会增长4英里,患癌风险高8倍。
缺陷患儿增长
每年9月12日,是我国的“预防出生缺陷日”,经检测显示,每隔30秒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相当于每小时30个,每天个。孕前检查很有必要!然而很多人对此了解不够深入,甚至根本不够重视。不重视孕前检查也是造成家庭悲剧的因素之一。
青少年健康数据
80%:80%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38%: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50%: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在40%-50%80%:小学生近视率32.5%,初中生59.4%,高中生77.3%,大学生80%
中国7个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调查显示:
我国超过80%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7个城市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中国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时,贫血的发病率达到38%。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调查显示:
目前中国2.7亿在校生蛋白摄入量,仅为标准的65%。钙、铁、锌严重不足,维生素A的摄入量仅为标准的15%。
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9.5%,其中10%出现脂肪肝,而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平均在40%-50%。Ⅱ型糖尿病发病率20年间增长了11-33倍。
老年人健康数据
年,我国开始迈入人口老龄化严重阶段!骨质疏松症已经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为60%-70%。其中骨折的发生率接近患者的三分之一,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需要人民币亿元。全世界痴呆病人已达到多万,平均每七秒增加一个,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约占全世界病例的四分之一,平均每年增加30万的新发病例。
从疲惫到过劳死只差5步疲劳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演变成慢性病,甚至猝死。你绝对想不到,疲惫到过劳死之间,只有五步距离!
第1步打不起精神应对:要消除这种疲劳非常简单,每天深呼吸5次即可,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脑供氧量,解除疲劳。吸气时,先使腹部膨胀,然后使**膨胀,达到极限后,屏气几秒钟,逐渐呼出气体。呼气时,先收缩**,再收缩腹部,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反复进行吸气、呼气,每次3~5分钟。此外,还可以摄取少量甜食,迅速补充体能。
第2步昏昏沉沉应对:除了深呼吸外,每天还需做一些轻度体操,如打太极拳,让僵硬的部位获得伸展,恢复正常血流。还可以做广播操中的扩胸运动,坚持10~20分钟才有效果。此外,下班后最好泡个热水澡,坚持晨练,以恢复活力。
第3步浑身酸痛应对:此时是抵御疾病上身的最后屏障,要注意保暖,每天睡够8小时,睡前不要剧烈运动,以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休假一周。依赖咖啡、浓茶、药物的人要改掉这些**惯,以免身体陷入恶性循环。
第4步开始得病应对:这个医院体检,解决已有的健康问题,并捕捉尚未萌发的疾病。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运动,至少坚持1周以上,让身体恢复原有的步调。出现忧郁情绪切不可滥用药物,可通过找朋友聊天,参加团体活动等方式调节,不能自我调节的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第5步癌症潜伏如果不重视疲劳的前四个阶段,任由其发展,颈椎病、胃病、冠心病等都可能找上门,甚至癌症也会悄悄侵袭你。一旦踏入这个阶段,轻者需要几个月,重者需要几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
12个症状自测疲劳状态每个人工作和生活中都体会过疲劳,然而,过劳死中所涉及的疲劳,并不是偶然体会到的一过性疲劳状态。如果有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就要提高警惕了。以下12个症状标准不妨自测一下:
1.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2.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3.失眠症状普遍存在,多梦或早醒;4.头涨、头昏或头痛;5.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6.食欲不振;7.肩背部不适、**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8.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9.兴趣减退或丧失;10.性功能减退;11.低热;12.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老秦的优碳生活温馨提醒:如果累计具有8项以上的症状标准,即可确诊为疲劳状态,需要马上启动下面的修复策略。提示:别忽略了你的“健康”实际上,透支健康就是浓缩生命,到头来一算总账很可能是赤字。”人就像一根10厘米长的皮筋,把它抻到20厘米,即使一万次也不会断;但抻到40厘米,一次就断掉了。“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医学研究表明,它们都与压力有关。当你心急火燎,赶去参加一个会议时,当你手忙脚乱,在最后一刻忙完工作总结时,身体警报系统会一次次亮起红灯——肾上腺会分泌压力激素,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如果这种紧张状态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容易诱发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病变。王国荣说,拼命工作在带给你金钱、地位和成就感的同时,也消耗着你的健康,吞噬着你的生活。我们期望高薪通常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可等到我们收获了一串冷冰冰的数字以后,却发觉丢失的东西永远也无法找回。等你赚完钱想起补偿的时候,却发现父母已经老了,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也落得一身病痛。这样的结果是否早已远离了我们最初的梦想呢?四招帮你夺回健康俗话说,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与其拼命工作赚钱,不如适当放松自己,及时将疲劳消灭在“萌芽”阶段。
第1招主动休息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按生物钟作息。睡眠节律的紊乱会让人承担非常巨大的压力,疲劳更容易发生。即使需要上夜班,也尽量让作息制度稳定,这样有利于身体的适应。
要学会主动休息,不要只在累的干不动的时候被动休息,主动休息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事半功倍的休息方式。
第2招积极运动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劳逸结合,保持休息,也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运动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强健体魄,可谓一举两得。
第3招保持愉快不仅是躯体疲劳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免疫力也会提高。
第4招定期体检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这意味着,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减少过劳死。大家需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避免超重并戒烟。
来源:人民日报
任何“灵丹妙药”都比不上正确的生活方式▼努力30年,服务一亿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