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迎来我国第12个“全民健身日”。如今,健身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不断增强。无论是在健身房练肌肉,还是在户外跑步,无论是请教练一对一指导,还是对着健身APP自己练习……很多人都已经加入到了健身大军中。但是随着健身热潮的出现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是应该根据爱好还是能力?如何科学健身,避免运动损伤?对此,记者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蒋超为大家开出了“运动处方”。
一些市民在打太极锻炼身体。(本报记者梁琪岚摄)
瑜伽受到不少女性的喜爱。(杨礼妹摄)
健身成刚需一场疫情让更多人意识到运动健身的重要性一场疫情让更多人意识到运动健身的重要性。以前健身服务在大多数人眼里并非刚需,不少人的目的就是减肥,但经历疫情后,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健身的必要性,并逐渐有意识地通过健身来提高免疫力。今年19岁的庞思雨是一名大二学生,去年暑假报名健身后,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健身。今年健身房恢复营业后,她立马恢复训练。“以前运动主要是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现在更在意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体魄。”当下,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广大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加入到健身运动的队伍中来。老年人到广场上打太极,阿姨们在社区里跳舞,“白领”下班后相约健身房撸铁,跑友们继续“霸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