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争议一浪高过一浪,表面看起来是对工作时长的诉求,背后暗藏着一个情绪的引爆点: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这种平衡需要足够的钱来保障,拼命赚钱的过程又会反过来打破平衡。
一来二去,进退两难。
我认识一位跨国快消品企业的高管,本科毕业后就扎根这个行业,平日兢兢业业,职场顺风顺水,才40岁出头已经拿到重要的头衔和丰厚的报酬。加之家庭美满,后顾无忧,很快就有机会从中国跳往亚太区,迎接更大的挑战。
可就在生活春风劲吹的时候,凛冬不期而至。
妻子查出恶性脑部肿瘤,情况危急。他只好暂停手边的一切工作,请长假陪妻子治病。最终,妻子因病离开,他再回到公司,非但失去了大好前程,连原先的位置也被取代了。
职场残酷,人生多艰,每个人都在命运的矛盾里打旋:要自由,总得抵御风险,可抵御风险的奋斗过程,本身就充斥着风险。
事实上,这就是最典型的踧踖青年:理性而上进,对生活充满敬畏,对未来怀揣不安的年轻人。
你可能对“踧踖”这两个字不太熟悉,甚至都不会念。
“踧踖”出自《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形容恭敬而不安的样子。事实上,这种微妙的形容正是今天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不敢生病,不敢松懈,不敢彻底纵情,也不敢放手一搏。面对未知,一方面战战兢兢,一方面谨小慎微。
健康只是其中一点。除了健康,我们还有很多踧踖青年的“病”。
譬如有些人患上了“意外妄想症”,每次出差要担惊受怕,担心交通和酒店不够安全,看到社会新闻曝出类似事件就心惊肉跳。非但如此,离家之后,又时刻担心家里有什么突发情况,甚至在酒店里失眠。
有些新晋父母患有“连体育婴症”,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每天一旦到了下班点,就无比焦虑,怕加班影响和孩子的关系。看到孩子和奶奶亲,对自己疏远,要暗自伤心好久。
还有“大病恐惧症”,长期亚健康,对改善身体健康的热情高涨,永远在立每日撸铁的flag。可试了一两次,肌肉酸爽到痛不欲生,马上又改口说“小病死不了,大病治不好”,在躺尸和间歇性健身两个极端之间不断切换。
还有些人得了“意念担心症”,心里牵挂父母,又没时间真正去关心,看到父母突然来电,会吓得心惊肉跳。
至于一出门就担心煤气没关门没锁的“出门强迫症”,开车上路稍有状况就会连续丧好多天的“爱车水逆症”,也都是踧踖青年们的常态。
长此以往,踧踖的状态会把人逼入某种境地:脑子里想的是疯狂工作健身成瘾,实际上做的是朋克养生自我放弃。
其实,踧踖的本质是焦虑,焦虑的原因无可更改,但我们应对焦虑的方式却可以积极理性。
除了尽可能维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态情绪之外,理性有效的经济规划也是缓解焦虑的重要手段。某种程度上说,这甚至是治本的办法之一。
我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时间精力投入到研究和购买保险上。通过固定的投入,就能为自己和家人设下一道又一道安全锁,这才是解决踧踖的良药。
除了健康之外,现在保险品种的多元和细致程度让我惊讶。婚姻、财产、亲子乃至宠物,都有相应的保险。
像前面提到的踧踖青年典型症状,其实都有特定的险种对应解决。有些以年为单位的意外险,能覆盖旅行、运动等多种过程中的意外防护。而对那些对孩子牵肠挂肚的父母来说,针对少儿的疾病保险和意外保险,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安心选择。
今天的人谈癌色变,尤其是老年人患癌,对整个家庭的负担不仅是金钱上的,更是精力上的。也是因此,开始承担家庭责任的年轻人,认真研究一些重疾险产品,也是对自己的人生和家庭负责。像泰康在线即将推出的踧踖青年缓压包,里面就覆盖了上述各种产品,能够应对生活里的多种令人不安的状况。
很多人提起保险会有天然的敏感,担心是赚钱营销的手段,或者是影响运势的因素。其实,保险只是每个人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必然要了解的一环,如果你绕过它,你就绕不过其他风险。反之,买对保险,能让你更安心更自由地投入热爱的事情。
你我皆凡人,焦虑也好,踧踖也罢,谁都不能免俗。
每个人都在一种类似西西弗斯的状态里:永远在用力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工作压力大,健身来平衡。没时间陪家人,赚钱来平衡。很难抗风险,买保险来平衡。
明智的对生活有掌控能力的人,的确能在摸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而风险降低了,自然更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生活中也许有无法躲避的暴风雨,因此更要拥有迎接暴风雨的底气。人需要在困难面前有选择的权利,无路可退才是最大的难堪。
勇敢面对踧踖的现状,然后健康生活,让保险守住重要的关卡,成为一个拥有自我诊断和疗愈能力的人。
在我看来,这是今天的青年主动拥抱生活该有的理性和通达。
想不想测测你的踧踖指数?你那些无处摆放的不安,有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长按识别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