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驻颜亚健康调理的要门

时间:2019/11/30 19:05:52 来源:亚健康_亚健康常识 作者:佚名

本账号原创文章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有一次名医扁鹊路过齐国的都城,国君齐桓公亲自接见了他,言谈之间,扁鹊发现齐桓公的脸色不太好,就告诉他:大人得了病,目前在浅表的部位,只要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好的。齐桓公听了,摇着头说:我好好的,哪来的病?扁鹊走后,齐桓公跟旁人说:这些医生就是贪图名利,好把没病的人说成是有病,想靠治疗没病的人来邀功请赏!十天后,扁鹊又去见齐桓公,跟他说:您的病在肌肤,如不及时治疗,会加重的。齐桓公不理他;过了十天,扁鹊进见齐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如果不治会越来越严重的,齐桓公很不高兴地说:我根本没什么病!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望见齐桓公转身就跑了,齐桓公感到莫名其妙遂派人去打听。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当中,汤熨就可以治好;在肌肉和皮肤里,针灸也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火剂汤药尚且可以治愈;而病在骨髓,那是阎王爷管辖的部位,医生也无能为力,如今已病入膏肓,所以我就不问了。”过了五天,齐桓公感到浑身疼痛,赶紧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逃到秦国,不久齐桓公就病死了。

之后,扁鹊因为见齐桓公这件事而声名鹊起,成为列国皆知的神医红人。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的两个哥哥也都是医术高超的大夫,你说说看,你们三个中,谁的医术最高?”扁鹊回答:“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很纳闷:“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大哥善于在疾病未发之前就教人调理饮食、防患未然,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所以名气没法传出去;而我二哥在疾病初起之时就把它拿下,防止它扩大,但一般人认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名气只及乡里;而我是在疾病严重时千方百计对症施治,使病人幸免于死,所以大家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因此名噪全国。”

看完这两个故事,大家有何启发?《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意思是说:良医高士并不是等到疾病已生乱象已成才去治理,而是在没得病的时候就积极地研究养生之道,减少得病的机会;在事情没有发展至不可挽回之时就着手治理,以达到延年益寿和安邦定国的目的。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教授研究发现除了健康和疾病两种状态以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既非健康也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世卫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符合健康标准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到20%,而75%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类从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中间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亚健康状态”,只是每个人的亚健康状况有程度的不同。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毫无察觉、不加干预,就会导致阴阳严重失衡,由轻度转为重度,从而导致身体恶化,呈现出疾病状态。

怎样才能防止疾病状态、延年益寿呢?根据《黄帝内经》的观点,防止疾病的发生,是养生长寿的前提,而防治疾病的方法,也就是养生的具体方法。简单说来,健康长寿的关键就在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不必多言,而“既病防变”就是指疾病已经发生时,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正如一开始所讲的扁鹊的故事,正是道出了防病和防变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此外,《素问.八正神明论》也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这两段话都非常清晰地指出了“防胜于治”的养生观点。

那么,“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又该怎么落实呢?《上古天真论》里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百病始生》中又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这两段话的意思是说,治未病的核心在于内壮自身,外避邪气。如果身心强健,正气充足,即使是外邪侵犯,也毫发无伤;如若不然,则生病伤身。因此,“治未病”的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正气和抗病能力;与此同时,尽量避开外邪的侵扰和损伤·。那怎样才能提升正气呢?应从哪里入手?另外,又怎样来躲避邪气?哪些是引起我们生病和衰老的邪气?

我们在讲体质调理的时候说过,自然界阴阳二气的盛衰变化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或者不平衡,就会形成“六淫”,“淫”的意思是“过分”。也就是说,由于外界环境阴阳二气的变化形成“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主要元素,这些因素如果过度或者不和谐就会变成“邪气”。除了自然界的因素,我们还会在社会和交际活动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和情绪,中医归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在一般情况下是人类的正常反应,如果处于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内,或者得到相应平衡和纾解就不会治病,但是如果偏颇或过度就会变成另一种“邪气”,成为致病因素。

佛家也认为“五毒”即:贪婪、嗔恚、愚痴、骄慢、疑惑和怒、恨、怨、恼、烦等负面情绪,以及错误的价值观念都是导致我们生病和阻碍灵性升进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你只有避开那些会导致你大喜大悲和强烈情感刺激和烦扰的外界因素,以及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者与你的能量场相左、消耗或不匹配的人事物,才可能达到平和喜悦和阴平阳秘的状态。

这些邪都是受外界因素牵动由内所生的,因而人们往往忽略它的存在。但是我们生病却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所致,所以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邪气还有虚实之分,一般而言,虚邪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形而上的因素,它代表了能量和信息;而实邪主要是指物质层面的因素,比如细菌、病毒和外部伤害等。所以,要想“治未病”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防止外邪的入侵,还要清除内邪的干扰;不仅要抵抗实邪的攻击,还要小心虚邪的暗耗。只有这样,才能够扫清障碍,从根源上消除疾病状态。如果你自身不够强大,就会成为“邪气”的俘虏和囚徒。所以,强化正气才显得那么重要。

刚才说过,要想“治未病”就要强化正气,你的正气才是防病抗衰的决定性内因。那么,正气从哪里来呢?正气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你所秉持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就是身体中的保卫之气。如果你光注重身体调养,吃得非常好,条件也非常好,但是思想观念有偏差,常常因为一些冲突、纠纷和烦恼所困扰,你依然很有可能遭受疾病的侵袭。所以,治未病最首先的一条就是:调整世界观,拥抱正能量。

另外,关于人体气的来源,我们在讲气虚体质的时候也讲过一些。正气一般是指我们体内的阳气,元阳之气,也就是指先天肾气,它是机体卫气的先天源泉。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决定于机体本身肾气的充足与否以及自然盛衰的过程。所以,《内经》认为,养生理论最根本的原则就在于保持肾气充盛和延缓肾气的自然衰减期限,而女性要想少生病和延缓衰老,也要保护好肾气,保护好你身体的这个元阳。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健康的基础。也就是说,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社会相协调以及自身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因此,要想调整亚健康状态,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就要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和精气形神。

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以下的几点:

一、善于养神,不妄作劳;

二、饮食合理,营养均衡;

三、睡眠充足,规律作息。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就能少得病,跳出亚健康的魔咒。

附图:亚健康调查统计参考图:

推荐阅读

加速女人花衰老凋零的隐形杀手

容颜久驻尽享天年有没有可能

特此声明:本账号以原创内容为主,转载请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自专业网站和行业研究刊物,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商务合作:请通过本公众帐号留言或私信









































遗传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治癜风自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cpstreet.com/jsjy/669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