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颈保健运动处方(坐式)视频
第一节理论指导
如今“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大的健康隐患之一,特别是伏案工作的人,由于身体前屈,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使颈部肌肉容易劳损,血管中的氧自由基容易引起无菌性炎症,久而久之形成骨关节的病变,使得颈椎椎间盘退化,产生骨质增生,进而压迫相关的颈肩神经、脊髓、椎动脉,引起头晕、头痛、偏头痛、头部重压、紧束感、手臂放射性疼痛、手指发麻、腿软、视力减退、心率失常等症状。颈椎不适症的不断加重可导致昏厥、肢体瘫痪,痴呆等,诱发严重后果。因而颈椎不适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肩颈保健的主要功能是放松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脑部供氧,缓解肩颈肌肉酸痛、眩晕,头晕、头痛、偏头痛等,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的症状,强化身心,让人活力充沛。同时还能改善紧张、滞闷的精神状态,提神醒脑,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亚健康,增强身体抵抗力。
适用人群:长期伏案工作者;肩颈酸痛、肌肉酸痛、肌肉紧张的人群;患有颈椎炎症、肩周炎等肩颈病的患者。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一共有七节,低头,在后颈部摸到的最明显、最大的关节就是第七节颈椎。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是大椎穴。
人体有七条经络经过大椎穴,这七条经络都是属阳的经络,包括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督脉,也就是说人体所有属阳的经络都要经过大椎穴,大椎穴是阳经交汇的交通要道!大椎穴总督着一身的阳气,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离开太阳,万物都无法生长,如果大椎穴不通畅,人体的阳气就无法上升,整个人就没有生机。所以古代的医书里面非常重视大椎穴的疏通。
大椎穴的意思是说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大椎穴如果被堵住的话,人体的气血就不能上行于头部,轻则头晕、失眠、健忘;重则发生脑梗、脑血栓。所以肩颈保健具有疏通大椎穴的功能。
第二节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及功理作用
预备势
技术要领:
正身端坐,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掌劳宫穴对准伏兔穴,顶平项直,下颏微内收;两眼平视前方。
注意事项:
口唇轻闭,舌抵上腭,上下排牙齿相合。身体中正,顺项提顶;眼平视前方。
起势
动作来源:健身气功·易筋经韦陀献杵第二势、第三势
技术要领:
动作一:两臂屈肘抬至肩前,两掌伸平,掌心向下,手指相对,两掌与肩相距约10厘米(一拳距离),掌臂约与肩呈水平,虚腋;目视前下方。动作稍停。
动作二:两掌向前伸展,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动作三: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掌心向下,指尖向外。
动作四: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目视前下方。
动作五:松腕,同时两臂向前平举内收至胸前平屈,掌心向下,掌与胸相距约一拳;目视前下方。
动作六:两掌同时内旋,翻掌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外展,约与肩平。
动作七:提踵;同时,两掌上托至头顶,掌心向上,展肩伸肘;微收下颏,舌抵上腭,咬紧牙关。
动作要点:
1.两掌外撑,力在掌根。
2.坐腕立掌时,脚趾抓地。
3.两掌上托时,意想通过“天门”观注两掌,目视前下方,自然呼吸;同时脊柱竖直;老或体弱者可自行调整两脚提踵的高度。
易犯错误:
1.两掌内收胸前时,或耸肩抬肘或松肩坠肘。
2.两臂侧举时不呈水平状。
纠正方法:
1.动作自然放松,注意调整幅度,应虚腋如挟鸡蛋。
2.两臂侧平举时自然伸直,与肩同高。
功理与作用:
1.通过伸展上肢和立掌外撑的动作导引,起到疏理上肢等经络的作用,并具有调练心、肺之气,改善呼吸功能及气血运行的作用。
2.可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提高上下肢的肌肉力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3.自然呼吸,气定神敛,可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消除疲劳。
第一式摘星换斗势
动作来源:健身气功·易筋经
技术要领:
左摘星换斗势
动作一:接上式。两脚跟缓缓落地;同时,两手握拳,拳心向外,两臂下落至侧上举。随后两拳缓缓伸开变掌,掌心斜向下,全身放松;目视前下方。身体左转;同时,右臂上举经体前下摆至左髋关节外侧“摘星”,右掌自然张开;左臂经体侧下摆至体后,左手背轻贴命门;目视右掌。
动作二:身体转正;同时,右手经体前向额上摆至头顶右上方,松腕,肘微屈,掌心向下,手指向左,中指尖垂直于肩髃穴;左手背轻贴命门,意注命门;右臂上摆时眼随手走,定势后目视掌心。稍停,然后两臂向体侧自然伸展。
右摘星换斗势
右摘星换斗势与左摘星换斗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最后一动,两臂向前、向下落在大腿上;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1.转身以腰带肩,以肩带臂。
2.目视掌心,意注命门,自然呼吸。
3.颈、肩病患者,动作幅度的大小可灵活掌握。
易犯错误:
1.目上视时挺腹。
2.左右臂动作不协调,不到位。
纠正方法:
1.目上视时,注意松腰、收腹。
2.自然放松,以腰带动。
功理与作用:
1.通过本势阳掌转阴掌(掌心向下)的动作导引,目视掌心,意存腰间命门,将发动的真气收敛,下沉入腰间两肾及命门,可达到壮腰健肾、延缓衰老的功效。
2.可增强颈、肩、腰等部位的活动功能。
第二式微撼天柱
技术要领:
动作一:接上式。上体左转约45°,同时两臂内旋成侧平举,掌心向后,目视左掌。
动作二:上动不停,上体向右转正;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平举,随之两掌抱于体前,左掌在上,掌心相对;目视前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左掌下按,两掌合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四:头向左转;同时,两掌向右移至右大腿内侧;目视左侧。
动作五:左肩下沉,左掌根向下压右掌;同时,向上抬头,稍停;目视左上方。
动作六:下颏内收,随之上体右转约45°;同时,两臂内旋成侧平举,掌心向后;目视右掌。
动作七至十:同动作二至五,唯左右相反。
本式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3遍。第3遍最后一动时,下颏内收,头转正,两手分开落于大腿上;目视前方。
注意事项:
1.转腰旋臂时,以腰带臂,沉肩、立身。
2.转头时,上体不动,竖项;抬头时,下颏用力。颈项不可松懈断劲。
功理与作用:
1.“天柱”指整个颈椎。撼动天柱可刺激大椎穴,调节手足三阳经和督脉。
2.通过左右转头、转腰、旋臂、沉肩可锻炼脊柱,防治颈、肩、腰部位疾病。
第三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来源:健身气功·八段锦
技术要领:
动作一: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两掌心向内;目视前方。
动作二: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坐腕,掌心向左,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动作三:右手五指伸开成掌,向上、向右划弧,与肩同高,指尖向上,掌心斜向前,左手指伸开成掌,掌心斜向前;目视右掌。
动作四:两掌分别由两侧下落,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动作五至八:同动作一至四,唯左右相反。
该势一左一右为1次,共做3次。做到第三次最后一动时,两掌分别由两侧下落于大腿上,手心向下,手指朝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
易犯错误:
端肩,弓腰,八字脚。
纠正方法:
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
功理与作用:
1.该式动作展肩扩胸可刺激了督脉和膀胱经背俞穴,同时还可刺激手三阴三阳经及其井荥俞经合五俞穴,调节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等经脉之气。
2.该式动作能有效的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使上臂的肱二头肌及三角肌的力量得到有效锻炼,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和肢体末梢的微循环。同时可以矫正一些不良姿势,如驼背及肩内收,有利于预防肩颈疾病。
第四式摇转辘轳
动作来源:健身气功·十二段锦
技术要领:
动作一:接上式,两手变拳后移置于后肾俞穴处,拳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体左转约45°;同时左拳屈腕上提至左肩前;目视左拳。
动作三:上动不停,上体右转,随之向左侧倾;同时,左腕上翘向左前方约45°前伸,肘关节微屈;目视左拳。
动作四:上动不停,上体左转立起;同时,左拳回拉收至腰间,屈拳心向后;目视左拳。
动作二至动作四连续做6遍,即左摇转辘轳。当第6遍结束时,上体向右转正,左拳收至腰后肾腧穴处,拳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五至七:同动作二至四,唯左右相反,即右摇转辘轳。
动作八:展肩扩胸,向上提肩,再向前合肩含胸、沉肩;目视前下方。如此共向前绕肩6遍,第6遍结束后,还原成正身端坐。
动作九:接上动,反方向向后绕动双肩6遍。第6遍结束后,还原成正身端坐。
动作十:两拳变掌,指尖向下,虎口贴肋上提置于肩上,沉肩坠肘;目视前方。
动作十一:两手不动,上体左转;以肩为轴,右臂前摆,左臂后摆;目视前下方。
动作十二:上动不停,上体向右转正,两臂继续上摆,肘尖向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十三:上动不停,上体向右转;左臂前摆,右壁后摆;目视前下方。
动作十四:上动不停,上体向左转正,两臂下落,肘尖向下;目视前下方。
动作十一至动作十四,连续前后交叉绕肩6遍。
动作十五至动作十八:同动作十一至动作十四,连续前后交叉绕肩6遍,惟左右相反。最后一动,两手沿体前下落于大腿上,手心向下,手指朝前;目视前方。
注意事项:
1.单摇:臂前送时,转腰、顺肩、坐腕;臂回拉时,屈肘、提腕。
2.双摇:食指根节点揉肾腧穴,绕肩要圆活连贯。
3.交叉摇:以腰带臂绕立圆,两肘前后摆起要一致。
功理与作用:
1.本式动作可刺激手三阴三阳经、督脉、膀胱经、背腧穴,调理相应脏腑,有畅通心肺、益肾助阳的功效。
2.可强壮腰肾,防治肩部与颈椎疾患。
第五式鸟伸
动作来源: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
技术要领:
动作一:接上式。两臂内旋,以腰带动两臂由内向外摆动,目视前方。
动作二:两臂外旋,以腰带动两臂由内向外再摆动,幅度依次加大;目视前方。
动作三:身体前俯,上体与地面平行,两掌按于体前,抬头;目视前方。
动作四:下颌向内回收,由腰椎、胸椎、颈椎节节蠕动伸展,两掌随动作前摆下按,随即抬头,目视前方。
重复动作四1遍。
动作五:身体直立,两手收回落于大腿上,手心向下,手指朝前;目视前方。
本式动作一至五为1遍,共做2遍。
注意事项:
1.注意头颈与脊柱的运动要协调一致。
2.侧摆臂时,意念从腋下(极泉穴)经肘(少海穴)到小指端(少冲穴)。
功理与作用:
1.展臂前伸,有利于肩、颈部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2.通过蠕动脊柱,有利于对腰背部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第六式犀牛望月
动作来源: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
技术要领:
动作一:随着吸气,提肛收腹;同时,两掌随两臂内旋下按后撑;眼平视前方。
动作二:两臂继续内旋,两掌由坐腕随之放松分别向两侧偏后弧形摆起,停于头的前侧上方,两臂均成弧形,掌心朝前上方,掌指相对;眼看左后上方,呈望月状。
动作三:随着吸气,提肛收腹;身体向右转正;同时,两掌下沉随两臂外旋弧形摆至胸前,两臂自然伸直,掌心朝上,掌指朝前,两掌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眼兼视两掌。
动作四:两掌随两臂内旋下落于大腿上,手心朝下,手指朝前;眼平视前方。
动作五至八:同动作一至四,唯左右相反。
本式动作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2遍。
注意事项:
1.精神集中,意守命门。
2.转腰和两臂旋转幅度宜大,速度均匀,切勿端肩、忽快忽慢。
功理与作用:
1.此式通过转颈旋腰,有助于疏松颈项部和腰背部的肌肉、松解其粘连,缓解肩、肘、腕、颈、背、腰等部位的疼痛。
2.畅通手三阴、手三阳经脉,有助于强心益肺、通调三焦、润肠化结。
第七式鹿奔
动作来源:健身气功·五禽戏
技术要领:
动作一:接上式。左脚上提,迈步,继而落回原位;同时,两掌握空拳,向上、向前划弧至体前,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5-72、图5-73、图5-74)。
动作二:身体重心后移,左膝伸直,全脚掌着地,低头,弓背,收腹;同时,两臂内旋,两掌前伸,掌背相对,拳变“鹿角”(图5-75、图5-75侧)。
动作三:身体重心前移,上体抬起,左脚收回;松肩沉肘,两臂外旋,“鹿角”变空拳,高与肩平,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5-76)。
动作四:两掌下落于大腿上,手心朝下,手指朝前;眼平视前方(图5-77)。
动作五至八:同动作一至四,唯左右相反。
重复一至八动1遍。
动作要点:
1.提腿前跨要有弧度,落步轻灵,体现鹿的安舒神态。
2.身体后坐时,两臂前伸,胸部内含,背部形成“横弓”状;头前伸,背后拱,腹收缩,臀内敛,形成“竖弓”状,使腰背部得到充分伸展和拔长。
3.动作可配合呼吸。身体后坐时,配合吸气;重心前移时,配合呼气。
易犯错误:
1.落步后两脚成一直线,重心不稳,上体紧张歪扭。
2.背部“横弓”与躯干“竖弓”不够明显。
纠正方法:
1.脚提起后,向同侧肩部正前方跨步,保持两脚横向宽度。
2.加大两肩内旋幅度,可增大收胸程度;头、髋前伸,收腹后顶,可增大躯干的后弯幅度。
功理与作用:
1.两臂内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牵拉,对颈肩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等症有防治作用;躯干弓背收腹,能矫正脊柱畸形,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
2.向前落步时,气充丹田,身体重心后坐时,气运命门,加强了人的先天与后天之气的交流。尤其是重心后坐,整条脊柱后弯,内夹尾闾,后突命门,打开大椎,意在疏通督脉经气,具有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
第八式鸱视
动作来源: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
技术要领:
动作一:接上式。两掌上提至腋前,手心向上,手指相对,继而向腋下外插,手背摩双肋,目视前方。
动作二:两掌经体侧向外划弧上举;同时,左腿伸直,脚面绷直;目视前方。
动作三:两臂上伸,两肩后拉,头前探;同时,左脚勾脚尖;目视前上方。
动作四:两掌经体侧向外划弧下落,收于大腿上,手心朝下,手指朝前;同时左脚收回;目视前方。
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唯左右相反。
本式动作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2遍。
注意事项:
1.两臂上伸时,掌心向外;头微用力前探。
2.勾脚尖时,意念从头经后背、腘窝(委中穴)至脚趾端(至阴穴),勾脚后略停顿。
功理与作用:
1.抻臂拔肩,头颈前探,有利于肩、颈部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2.上步抬腿踢脚,可改善身体平衡能力,有利于对下肢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收势
技术要领:
动作一:接上式。随着吸气,提肛收腹,脚趾上跷;同时,两掌随两臂先内旋后外旋分别摆至体侧,掌心由朝后转为朝前,臂与上体之夹角约为60°,两臂自然伸直;目平视前方。
动作二:随着呼气,松腹松肛,脚趾抓地;同时,两掌内收回抱叠于关元,男性左手在里,女性右手在里;目平视前方。
动作三:唇口轻闭,舌尖在口腔内由右向上、向左、向下绕转1圈;接着舌尖移到牙齿外,贴牙龈由右向上、向左、向下绕转1圈。一内一外为1遍,共做2遍。
动作四:接上动,动作相同,舌尖向相反方向绕转,一内一外为一遍,共做2遍。
动作五:接上动,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吞咽,用意念送至丹田;目视前下方。
动作六:两手分开落于大腿上,手心朝下,手指朝前;然后左脚收回;目视前方。
注意事项:
1.舌在口中搅动要圆活连贯。
2.吞津要发出“汩汩”响声,意送丹田。
功理与作用:
1.舌的搅动可促进唾液分泌,唾液有杀菌、清洁口腔、防治牙龈炎和牙龈萎缩的作用。
2.吞津可调节全身气息,灌溉五脏,营养周身,有消食化瘀、解除疲劳、延缓衰老、增进健康的作用。
健身气功运动处方
宣肺理气运动处方
舒肝利胆运动处方
壮腰固肾运动处方
和脾健胃运动处方(坐式)
每周六牛博士线上互动课,扫码入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