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鱼台县优化服务体系促进中

时间:2020/11/12 13:59:45 来源:亚健康_亚健康常识 作者:佚名

医院订阅哦!

近年来,鱼台县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工作举措,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事业取得新发展。

构建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县卫生健康局在设立中医科的同时,也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督导落实等各方面进行了细化分工,明确了工作责任;各镇街政府和卫生院均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为创建全国基层中药医工作先进单位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县委还成立了县委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调度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了鱼台县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了中医药行政机构和促进单位建设,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强化政策保障。将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作为全县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写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研究出台了《鱼台县中医药“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鱼台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加强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一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县、镇(街)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基层中医药工作发展的协调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确保各项创建指标如期完成。同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制定中医药“十四五”发展规划创造条件。严格执行医疗保险优惠政策,按照《济宁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试行)》参保居民在中医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中医适宜技术发生的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10%。另外,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参保人员的中医诊疗需求,将各类针刺、灸法、推拿疗法、中医特殊疗法等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强化资金保障。占地40亩,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投资约3.8亿元,床位医院一期医疗区已经完工。二期养老区规划设计正在进行。除以上建设资金投入外,年以来县财政已累计投入中医药事业发展资金万元,医院经费万元,在9个镇街卫生院及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完成了标准化国医堂建设,设置了中医科门诊、中药房、针灸理疗室、煎药室,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强化人才保障。每年通过备案制招聘,鱼台县优才计划,聘请国内知名中医药专家长期坐诊的方式,重点引进、培养一批中医类别的优秀人才。选派9名业务骨医院、医院、医院进行进修,开展“西学中”、中医适宜技术操作等7种形式的培训,有力保障了中医药行业人才力量。1人被评为全省基层名中医,1人被评为全市名中医药专家,2人被评为济宁市基层名中医,10名鱼台首届孝贤名医中有1名中医医师。2名中医为正高职称。实施优才计划,医院招聘了10余名研究生。集中优势资源,确保医院顺利医院评审,使其中医药龙头效应得以不断增强。医院的脾胃病科、糖尿病科、中医护理被评为全市重点专科。

强化质量保障。严格绩效考核。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制剂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药技术标准规范。采取半年一考核的方式,将中医药服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同时,对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中,提高中医药工作考核比重。依法监管。市场监管在确保日常监管全覆盖的同时,重点开展药品流通领域中药饮片专项整治行动,严把进货渠道、严控药品质量、严打违法行为;充分运用快速鉴别筛查技术,开展针对性抽验,强化风险防控;市场监管、卫健、公安等部门通力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健全案件协办机制,切实保障中药市场安全;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及中医医疗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督检查。

强化宣传保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举办经常性义诊、开办《名医话健康》栏目,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栏,向群众宣传中医药“简、便、验、廉”的诊疗优势。中医药知识已经进入中小学、老年大学、进入科级干部培训班课堂。群众进一步了解、认可、选择中医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中医药,相信中医药,提高了中医药知识普及知晓率,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年以来,开展电视宣传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制作宣传专栏余期,在全县掀起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新风尚。

发挥各环节的阵地作用

发挥中医联盟带动作用。全县中医事业初步形成了以医院为龙头,镇街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镇(街)、村三级中医药专科联盟服务网络。医院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下派帮扶、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医院与对口医院进行精准式的中医帮扶指导,镇街卫生院坚持挂大联强,医院建立了帮扶指导关系,中医药协作帮扶机制不断完善。年以来,全县镇街以上医疗机构中医门诊诊疗人次1.8万人次。

发挥镇街卫生院国医堂辐射作用。已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全覆盖,9处镇街卫生院、1处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完成国医堂建设。对人次镇街卫生院中医药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和适宜技术培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提供康复治疗。配备了电针治疗仪、自动煎药机等中医医疗器械,中医药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县个村卫生室以中医为主或中西医结合开展医疗服务的村卫生室有个,占全县村卫生室(所)的78%。开展以中医技术或中西医结合为主诊疗服务的乡村医生有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30%。对村卫生室定期进行中医药技术指导培训和督导检查,有效提高了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

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强化治未病作用。医院治未病科集门诊、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检)、健康评估和养生保健指导(健康干预)为一体,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开展了传统中医诊断、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评估等中医体检项目;慢病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调理、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干预服务。去年以来完成各类体检余人次,体质辨识检测3余人次,中医药技术干预服务人次余人次。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开展老年人和儿童等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达65%。构建了高血压中医药防控体系,年以来运用中医药技术服务高血压患者8.9万人。

提高群众中医药满意度。城乡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达90%,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85%,对中医药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群众使用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中医药技术的热情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作为一种特色中医调养疗法的冬病夏治三伏贴,越来越受青睐,医院中医门诊每天接待群众达80余人次。

编辑

霍京

发布张胜杰值班主编郝金刚

主任

聂庆喜

审核

王汝斌

投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cpstreet.com/yjkzz/858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