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221/4342070.html“未病”一词最早记载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圣人不主张有了病再去治疗,而是要在未发生疾病之前加以预防,就像治理国家一样,不要等出了乱子再研究治乱的方法。
倘若疾病已经发生了才去治疗,战乱已经形成了才去平定,这就等于口渴了才想到挖井,战争来了才想到造武器,那就太晚了!
从而指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的重要性。这里的未病,可理解为没有疾病的一种状态。
继《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丰富了对“未病”的认识。认为“未病”是对人体处于无疾病状态、有疾病的先兆或小病(疾)状态、已病的早期状态和疾病初愈未复发状态的高度概括。
未病学的概念自年提出,其含义是:建立在古代对未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知识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未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与现代医学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对健康与亚健康的促进作用等。未病思想已经存在多年,未病学来源于传统中医理论。亚健康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在新的健康概念和医学模式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不论是中医提出的未病学还是西医提出的亚健康,均是人们对疾病的被动防御向主动出击的转变,是人们对健康追求的方法和手段,体现了更加积极的预防医学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