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
立冬前一天
(周五)
医院膏方节
医院专家坐诊
预约开始啦
专家简介
彭伟
脑病科、身心医学科(神志病科)
专业擅长
失眠、头痛、眩晕及脑血管疾病,中医心理脉象评定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及调控干预亚健康。
专家简介
彭伟,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项、厅级课题3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厅局级奖励9项。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头痛、眩晕的研究,以及中医心理脉象评定指导抑郁、焦虑状态的治疗和中医药干预调控亚健康状态研究。专业特长:擅长头痛、眩晕、失眠症、三叉神经痛、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脑梗死等脑血管病、面瘫、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氏病等。
贾爱芹
脾胃病科
专业擅长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病、胆囊炎及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专家简介
贾爱芹,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病、胆囊炎及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熟练操作胃、肠镜,并进行镜下微创治疗。发表核心及统计源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先后获得山东省及军队科技进步奖6项,主编、副主编及参编著作6部。兼任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秘书、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专业特长: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病、胆囊炎及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杨文军
中医内分泌科
专业擅长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面部褐斑、痤疮及更年期综合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
专家简介
杨文军,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博士,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对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及糖尿病并脑血管病等)、甲状腺疾病、面部褐斑、痤疮及更年期综合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先后在及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出版学术方面著作5部。参与及省级科研项目5项。代表著作:《中医诊法学》、《糖尿病良方》。
年膏方节现场
膏方调理
冬季是补充和收藏营养精华的季节,民间流传着“今冬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故在冬令进补之时,服用中医膏方可以有效调治亚健康状态。膏方历史悠久,组方精良,熬制繁难,曾是宫廷和富贵人家的独享高级补品。时至今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熬制技术的提高,使得膏方进入家庭,成为广大群众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之一。
01
冬令进补
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
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时代谢降低,消耗减少。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是一种养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种冬令的养生方法,到了春天便要发生痿厥一类疾患,使人们对春生之气的适应能力减弱。
由此可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长期以来,人们就讲究“冬令进补”,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在民间也有“冬令一进补,来春可打虎”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02
适时调补
不在冬季,如处在慢性损耗性疾病的过程中或大病后,手术后,患者身体非常虚弱时,可以采用膏方调治。根据虚弱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在滋补的同时,配合理气、和血、调中、化浊、通腑、安神、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使用。
03
膏方作用
补虚扶弱虚弱是指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较健康水平低下,不一定具有临床检验指标的异常。如:亚健康状态、体质虚弱均可用膏方进补,能有效促使虚弱患者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防病治病膏方不仅用于虚证,也能用于实证。只要辨证施药准确,一样可以治疗疾病。
抗衰延年中、老年人由于气血衰退、脏腑功能低下,容易出现未老先衰如头发早白、头晕目眩、耳鸣眼花、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衰退等。在冬令服用膏滋药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04
膏方储存与服用
一旦取回膏方要放冰箱。灌装取用时,最好用干净、干燥的瓷匙,切忌沾水,以防霉变。膏方的服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每天早晚各1次或每日2-3次均可,最好是空腹服用(饭前一小时即可),此时肠胃空虚,吸收力强,且不受食物干扰,药物易发挥作用。如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每次1-2调羹,用温开水化服。如果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巴戟肉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药膏黏稠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烊后再服。镇静安神类及治遗尿的膏剂则应在睡前30分钟服用。
05
膏方服用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服用膏方期间,应该要注意忌口,忌食生萝卜、浓茶;忌服过多厚味腻滞之品;服药期间,若遇感冒、腹泻,暂停服用,以免“闭门留寇”,待愈后续服;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者,膏方应慎用,并与医生沟通调整后再用。
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在膏方服用时,忌口更为重要。如阴虚体质者,要忌食辛热的食品,如牛肉,在烹调作料中不放或少放姜、蒜、葱等这一类调味;阳虚体质者,忌用寒性食品,如柿子、蟹等;过敏体质忌食海鲜这一类发物,如黄鱼、带鱼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